第006版:江津笔会

踢毽子的趣事

    □陈伟雄

    “一个毽子咱俩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听着熟悉的童谣,让我想起了童年踢毽子取暖的趣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没有空调、取暖器,到了冬天孩子们只能想着各种法子取暖,除了多穿衣服抗寒外,还有运动取暖。踢毽子就成了最流行的运动方式之一。

    那个年代,毽子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先向大人讨要一枚中间带有方孔的铜钱,用土布包上两层,然后找来鹅毛管,将管子下端用小刀细心劈成四片,穿过铜钱的中孔,用针线缝紧,牢牢固定住。最后在上端开口的鹅毛管子里插上几根鸡毛即可。不过,这鸡毛是有讲究的,一定得是漂亮的公鸡毛,为了做一个漂亮的毽子,需要费尽心思去找鸡毛。

    为了找鸡毛,我曾冒过一次险。小时候,几户人家住一个大院子,隔壁的王奶奶在院子里养了一只大公鸡,每天早上,我都能按时听到公鸡的打鸣声。那天,我趁王奶奶中午休息,抓住她家的公鸡,狠狠地拔了一根最长最漂亮的羽毛。可在我准备拔第二根时,鸡似乎受到了惊吓,猛地飞起来,还用尖利的喙向我脸上啄来,幸亏我躲闪及时,否则大概是要毁容了。此后,我再也不敢这样冒失了,改成了谁家杀鸡我就去捡鸡毛。我会选择那些比较光亮坚硬的羽毛,拿回家后洗干净,晾晒吹干,夹在书里压平后,再取出来做毽子。这样做出来的毽子,毛又长又挺刮。

    踢毽子花样繁多,主要花式有:偷、跳、播、环、剪。如“偷”,是一脚站立,另一只脚从它后面绕过去,再用内脚弓处去踢身侧的毽子。“剪”则是人跳起来,双腿一起往前伸平,左腿在上,右腿在下,呈交叉状,用右脚脚尖把毽子踢起。在我的记忆中,最有挑战性的莫过于“播”。“播”时须双脚并拢,毽子从手中落下的同时,双脚跳起,以脚面接踢之。大多数人只能“播”一个,最多两个,可高手却能连“播”数十个。经过反复观察与练习,我终于悟出了诀窍:步伐要随毽子移动,不能双脚并拢在原地等毽子,必须是踢出第一个时就要迅速跳跃、跑动、移位、提起,到达毽子的落点,这样才能顺利接到并踢出下一个。

    踢毽子最热闹的是几个组同场竞技,如果对方输了是要接受惩罚的。我们经常玩一种叫“加宝塔”的游戏,就是一方踢出了什么花样,多少个数,对方必须以同样的花样和个数还上,如果还上的个数多于庄家,庄家则接下去,如果还不上就输了这一轮。输了的惩罚是“贡脚儿”,即输家手拿健子抛给赢家踢,贡者必须抓住被踢飞的毽子,若抓住,则该轮游戏结束,若抓不住,则继续贡。受贡者往往会用力将毽子踢向远方或一旁,或勾向自己身后,给进贡者增加难度。这样的竞技赛,我们乐此不疲。教室、走廊、大礼堂都曾留下我们踢毽子的身影,偶尔有老师路过,也会技痒踢上几脚。

    玩踢毽子的游戏以女孩子居多,我们男孩子只会来几个简单的动作,笨手笨脚的,不如她们那么灵活。那毽子到了女孩子的手里,上下飞舞起来,就像一朵飞舞的花瓣,又像一只长着长尾巴的小松鼠在跳跃。你瞧,她们右脚一抬,左手一甩,键子稳稳当当地飞过头顶,她们轻轻地跳跃着,欢呼着,在冬日的阳光里,定格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我常想,要是有机会和儿时的玩伴一起再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踢毽子比赛,该是怎样的人间快事?大概,这些都只能在梦里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