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楚韵荆州

“逆”而不返

    □潘灯

    2022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倗国墓出土1柄人面纹短剑,其上铸有铭文“楚公逆□□中戈”(图1),通称“楚公逆短剑”。该器与晋侯墓地出土的楚公逆编钟、宋代嘉鱼县出土的楚公逆钟的作器者或为同一人。据考,古倗国在今山西绛县,与晋国邻近,两国均为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后倗国渐失,史上无文献记载。

    楚公逆,学界普遍认为是指熊咢(前800年-前791年),为楚国的第16任君王,其高祖父为熊渠。随着楚公逆短剑的出土,目前传世的3款楚公逆器中,有2款出自山西,这不禁让人产生疑惑。有人说楚王之器,成为倗、晋诸侯的葬器,或为楚王赠予,或为楚败,被西周掠取所得。似以后说为胜。据载西周末周宣王时,以元老重臣方叔为将,率兵三千讨伐荆楚,多有擒获,楚公逆编钟可能为方叔伐楚的战利品,由周天子赏赐给勤于王事的晋侯。

    楚公逆钟,原器已佚,自宋代流传下来的铭文摹本也毁于大火,迄今所见乃阮元所翻刻(图2),因该器出土时锈蚀严重,铭文受损厉害,加之翻刻失真,致使铭文古奥难读,众说纷纭。该铭铸于钲部,4列35字,释文:

    唯八月甲申,楚公逆自作大雷钟,厥名曰和钟。楚公逆其万年寿,(用)保其邦,孙子其永宝。

    意译:八月甲申日,楚公逆自己铸造声大如雷的钟,给它起名叫“和钟”。楚公逆万年长寿,用它来保佑楚国,子孙们要永远珍爱。

    此器制作于周宣王时期,之前曾把第二行首字释“夜”或“吴”,第4字释“镈”,故称其为“夜雨楚公钟”“楚公逆镈”,现在看来有误。此铭虽残损过甚,但其貌尚存。字法古拙,在吸收传统西周文字的基础上,融入楚人特有的神秘气息,使字显得怪异,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野性,这是楚人欲极力摆脱周王室束缚的灵魂再现。

    楚公逆编钟1993年出土于晋穆侯之墓,一组6件。铭文分铸于钲间5列55字,左鼓3列13字,共计69字(图3)。其铭侵蚀严重,字迹漫漶不清,经诸多学者考证,钟铭终于得以通读。释文:

    唯八月甲午,楚公逆祀厥先高祖考,夫任四方首。楚公逆出,求厥用祀。四方首休多擒钦融,纳享赤金九万钧,楚公逆用自作和谐钖钟百肆。楚公逆其万年寿,用保厥大邦,永宝用。

    意译:八月甲午日,楚公逆祭祀其先高祖考,让四方首领准备祭品。楚公逆亲自出巡,征求其祭祀用品。四方首领钦佩楚公逆勤劳亲民,贡纳赤铜九万钧,楚公逆用以制作一百套谐和精美的编钟。楚公逆万年长寿,用它来保佑其大国,永远珍藏使用。

    这是西周金文中关于用铜的最高记录,说明当时楚国铜源丰富,日益强大。正因如此,周王室坚决压制,周昭王曾先后两次南征“伐荆”,第一次多有俘获,第二次结果“南征而不复”,落水而亡。

    单从钟铭“永宝”来看,楚公逆把钟送给西周及其诸侯国可能性不大。楚公逆器应是被西周作为战利品赏赐给有功之倗侯和晋侯,继而陪葬。目前已有学者指出,楚公逆或非楚君熊咢,有可能是熊渠,因逆、渠古音相近。典籍中关于熊咢的记载不多,能一次性用九万钧赤铜来铸钟,非强者不能为。“楚公逆”究竟为谁,还有待学者探究。其器葬于他墓,定有缘由。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有些人和事,终归隐入尘烟,一去不返,但人类文明的种子,总会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