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肖云林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将教育、科技、人才整合为一个整体性的重大问题单列一个部分论述。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报告要求: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具体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的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新征程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是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技能人才保障的重要基石。 统筹职教高教继教协同创新的政策与理论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曾为闽江职业大学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办学理念。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2022年5月,职业教育的三大重要职责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给出了“职业教育是什么、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的明确答案。党的二十大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给继续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高等教育在落实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五大任务的同时,还必须履行好三大职责,实现好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目标,满足包括社区居民、老年人在内的各类人群对不同教育的需要,这是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的政策与理论逻辑。 统筹职教高教继教推进三融的体系与现实必然。党的二十大要求推进三融: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三融,实际上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系统统筹与创新协调。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既相互区分又有割舍不断的交集,职业教育中有职业高等教育,并且高职本科教育也稳步推进,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中都存在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包含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融之后,在高等职业学历教育、非学历的职业终身学习等领域需求尤其强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高职业教育对学生发展、社区教育、终身学习、区域进步的服务力、贡献度成为区域科技创新新赛道。 统筹职教高教继教推进三融的意义与多维价值。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丹培黎学校时强调“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讲话“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为劳动者成长创造良好条件”。高技能人才是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坚实基础;是重要的城市竞争力、营商环境、创新创造源头。教育既要优先发展,也要优质发展,这是教育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统筹三教推进三融提高相关方满意度的价值追求。 统筹职教高教继教推进三融的方向与战略选择。依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为例,政企校研集聚要素,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荆州可以探索在三个功能区分别组建荆州经开区产教联合体、纪南文旅区产教联合体、荆州高新区产教联合体;对标荆州“4611”现代产业集群,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荆州可以探索组建江汉平原先进制造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江汉平原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荆州可以探索建立“当枝松宜”绿色化工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荆州铁水联运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 统筹职教高教继教推进三融的方法与战术实施。市委六届五中全会要求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提出了五大战术,具体而言就是,分类支持在荆高校高质量发展,完善职教体系,满足类型教育下的不同层次人才需要;强化校企合作,开展“订单班”“产业学院”等多形式合作;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提高毕业生留荆率;建立健全全学段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鼓励在荆高校社科工作者聚焦服务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融入荆州“1256”创新体系,特别是荆州科创大走廊、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两大创新策源地”建设,做好“接地气”的有效研究,探索围绕荆州产业体系,尤其是“4611”现代产业体系,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荆州方案“四化同步、四大目标、四大会战”,调整院系和专业设置,实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鉴于荆州理工职业学院与荆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兼顾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天然优势,以之为统筹三教推进三融整体先行先试学校。同时引导和支持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聚焦大健康、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婴童装、荆州理工职业学院瞄准智能家电、荆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创优社区教育、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对标传统工艺,育训并举,差异发展,培养荆州高质量发展急需的各类高素质技能人才,满足终身学习者的差异化教育需求,为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技能人才保障,培育与打造“江汉平原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示范区”,为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作出教育系统不可替代的新贡献。 (作者系荆州理工职业学院、荆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市社科联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