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见习记者 艾周梦 周安一 记者 万杨 王子瑶)2月17日,荆州市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和解读我市湿地保护与修复情况。目前,全市湿地面积39.0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7.68%,湿地保护率达到56.18%,湿地生态全面向好,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我市拥有国际重要湿地2处,是全省市州唯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为引领,围绕加快推进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平原区域江河湖湿地群保护修复新样板,全域规划、全面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工作。2019年以来,我市先后建立了30个国际(国家、省级)重要湿地、国家级(省级)保护区、森林(湿地)公园,形成湿地分级保护管理体系。 去年,我市成功申报长江荆江段及洪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总投资72.16亿元,其中中央奖补资金20亿元,为荆州历年来最大的单体项目,规划实施四大工程,共10类39个重点子项目,项目涉及湿地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生态环保等工作内容。 我市在实践中巩固新阶段湿地保护与发展成效,坚持规划引领湿地保护工作,统筹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和利用,科学生态修复保护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全面构建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引导全民参与推进湿地保护新机制集成。目前,全市湿地植物共162科1077种,野生动物共113科385种,其中野生鸟类从2018年的289种增长到现在的335种,麋鹿从最初的64头发展到2500头左右,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明显。 为加强湿地保护,市城管执法委制定《湖北环荆州古城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明确将湿地公园建设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依法享受相关政策支持。截至目前,湖北环荆州古城国家湿地公园结合世行贷款项目投入资金5.02亿元;整合住建、农业、交通、水利、环境等部门项目资金4.68亿元。 近年来,洪湖以拆除围网、退垸还湖(还湿)、综合执法、全面禁捕和生态修复为重要抓手,洪湖生态保护与流域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洪湖共拆除围网面积18.7万亩,完成退垸还湖面积16.76万亩,增加天然湿地面积34.67万亩,占洪湖水域总面积的56%。 2017年至2022年,洪湖每年平均夏候鸟达3万只以上,冬候鸟达10万只以上,留鸟超过1万只以上。今年1月份全省水鸟同步调查中,洪湖保护区监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13只,为近30年来首次发现,标志着洪湖生态环境逐步变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