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潘灯 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在这美好时节,绕开“春”的话题,显然不合时宜。 楚国的春天,自然与北方的燕或西方的秦会有所不同,除了受气候的影响,从秦楚纪月也可窥见一斑。如秦历与夏历纪月相同,正月即岁首。然而在秦统一之前,秦与楚的岁首相同,都是在十月,只是楚叫法不同,而称“冬夕”。现在看来,楚四月即“刑尸”才是岁首,相当于夏历的正月。故楚国的春天,实为刑尸、夏尸、享月三个月,对应周历的三、四、五月,也不称孟春、仲春和季春。岁首(正月)意味着春天的开始,古与今虽异,但春天的气息,应该相去不远。典籍中有关春天的别称和雅称,还有很多,楚人另辟蹊径,这在包山、葛陵、望山、九店等楚简中均有所记载。 显然,楚国的春月没有一个直言“春”的。倒是把五月言“夏尸”,为何要如此相称,窃以为或与祭祀有关。古往今来,正月或岁首各地都会举行祭祀活动,以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月名中的“尸”,本从示,尸声。从示之字,一般都与天神地祇、求神祭祀有关。“刑尸”之“刑”,是楚文字“荆”的特有写法。(参本栏上期《说“荆”道“楚”》)或为强调楚四月即为春天的开始,需要举行祭祀,故言“刑(荆)尸”。楚简“夏”左从是,右从页,“夏尸”月或与提前祈祷夏天顺遂有关。楚简“享”与甲金文一脉相承,“享月”疑与享祭(祀)有关。如楚简中有下列辞例: 享祭竹之高丘、下丘各一全豢(包山简237)享归佩玉一环柬大王(望山简一28)享祭惠公特豢(天星观简) 享,祭名,或称享祀。楚帛书丙篇:“不可以享祀。”《国语·楚语下》:“夫人作享,家为巫史”,韦昭注:“享,祀也。” 楚简中“春”的写法与其它古文字大同小异,兹列举如下:“春”的古文字形,大致由木(艸屮)、日、屯相互组合而成,繁简不一。木或艸(屮)示花草树木,日表太阳,屯指发芽的种子(一说表声符)。春的本义是指春暖花开,草木发芽。这正是春天的真实写照。甲骨文似一幅简笔画,楚简字形承上启下,其简体省“艸”,屯上日下,与甲金文“日”居上或居左(右)只是方位的不同。其“屯”或讹为“又(手)”形。现在的“春”,“”乃是由“芚”变化而来,字中的撇画是为了求字形的对称而赘加的。 目前在楚简中约有30余个“春”字,其义项大致分以下几类: 一、春季,春天。清华简二《系年》六七:“今春其会诸侯,子其与临之。”清华简十一《五纪》六九:“春秋冬夏。” 二、春秋。(一)泛指四时。上博简六《用曰》一〇:“春秋还转,而徐既及。”(二)光阴,岁月。郭店简《语丛三》二〇~二一:“春秋无不以其生也亡耳。”(三)《春秋》:古编年体史书名。郭店简《六德》二五:“观诸《易》《春秋》,则亦在矣。” 三、人名。包山简二四〇:“郚公子春。” 四、通“蠢”。动乱。清华简三《说命中》二~三:“古我先王灭夏,袭强,捷春(蠢)邦,惟庶相之力胜,用孚自迩。” 说到“春”,我们不由想起春申君黄歇。他与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公元前262年,黄歇被任命为楚国的令尹,其封地即今上海、苏州一带,他注重水利建设,上海黄浦江因其疏导而得名,上海简称为申,也因他而得名。 参考文献: 刘信芳:《楚系简帛释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雷黎明:《战国楚简字义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