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接第1版) 线下搭建平台,线上全面布局招聘矩阵。“为了便于求职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我们积极推进智能化平台建设。”该负责人介绍,“沙市就业”微信公众号设有“求职招聘、动态资讯、政策咨询”栏目,实现招聘应聘信息智能收传,网络平台乡镇街道、社区全覆盖,累计推送岗位信息12000余个。“求职者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就能轻松获取信息,找到工作。”沙市区还通过湖北省公共招聘网等多个平台线上同步直播带岗,吸引求职者咨询应聘。完善的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和各种“花式”线上招聘,为求职招聘者打通求职就业“最后一公里”。 建载体“空间”激发高质量就业“大活力” 岑河小小“婴童装”,做成特色产业大文章。产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从业规模2万余人,本地相关企业352家,直接关联产业产值逾百亿元;沙市“艾莎美甲”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养荆州籍美甲化妆人才数万人,扶持学员自主创业开店数千家,为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作出了表率。 近年来,沙市区“实招硬招”频出,分层分类搭建载体“空间”,激发育才“新引擎”,引导能人返乡创业,进而带动就业,初步实现由“劳务输出”向“返乡创业”的转变。 建设一流园区,以产引才聚才。在岑河针纺织服装返乡创业示范园,针织企业厂房鳞次栉比,工厂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在流水线前熟练地操作机器。入驻园区的企业创办者多为怀揣资金、看好项目的返乡创业精英。在他们的带领下,岑河镇婴童装飞速发展,2022年岑河生产婴童装1.8亿件,占全国婴童装产量的1/8。 孵化创业梦想,“智撑”高质量发展。在荆州佳海返乡创业园,来沙创业苦于资金、经验不足的追梦人,得到创业场地提供、服务团队建设、财税代理、法律咨询、人才招聘等园区“一站式”服务。“传达政策、对接服务,公司发展的每一步都有专人协助。”创业者田学林说,在沙市区人社部门和创业园的扶持指导下,公司发展步入正轨,一天采购额最高能达到50万元。 服务“草根”创业,实现就业倍增效应。在北京路中央大道地下商业步行街,400余家商户正在为幸福忙碌着。“街巷,是广大居民的宜居集聚地,也是创业者的创业落脚点。”沙市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沙市区结合各镇、街道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即将打造一批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带动就业明显的优质街巷,为普通大众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综合服务,让“草根经济”获得蓬勃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沙市区全力推进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市(区)创建,新建荆州佳海返乡创业园、荆州新天地返乡创业园两大示范园区,积极帮助沙市洋码头文创园等一批新晋项目向上申报,打造返乡人员创业创新“新天地”;扎实开展返乡创业特色街巷创建活动,用心帮扶胜利街道洪城商港、中山街道黄家塘等特色街巷建成示范点,为草根人群创业就业提供“大舞台”;分类分层实施满园工程,推动就业岗位扩量提质跑出“加速度”,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发普惠“红包”帮创业就业者筑梦起航 “公司创业之初遭遇疫情,幸亏有政府和创业园区的支持帮扶才渡过难关。”2022年12月29日,在沙市区首批返乡创业政策性补贴发放仪式上,“90后”大学生创业者、荆州世纪易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万玉喜坦言。当天,非常设计、韩宴餐饮、世新文化等51家企业共同享受一次性创业补贴和水电场租补贴,共计46.955万元。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沙市区厚植创业沃土,为创业者开通创业服务绿色通道,提供政策咨询、培训报名、场地推荐、补贴申请等“一条龙”“一站式”公共创业服务,吸引优秀人才干事创业。沙市区先后出台《沙市区返乡创业资金扶持办法》《沙市区创建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市区)工作方案》《沙市区扶持创业示范街(巷)考评细则》等一系列激励性政策文件。对初次创业人员,给予5000元的返乡创业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入驻创业孵化基地自主创业人员,给予场地租金减免等扶持等,这些暖心政策激发创业者创新创业活力。 释放青年创新创业的无穷力量,锻造敢闯会创的生力军。通过举办首届“选我沙市创就未来”创新创业大赛,从176家参赛队伍中评选出12家优秀的创业典型,推动人才培养从就业从业模式向创新创业模式转变。 多维度落实扶企助企政策,精准护航中小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沙市区2022年发放企业稳岗返还资金730.28万元,惠及企业职工23337人;审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96亿元。为2678家缴费单位减免失业保险3194万元,为2685家缴费单位减免工伤保险528万元。对22个特困行业71家企业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缓缴金额最高达484.35万元。 ……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从他乡到故乡,从田间到车间,从街巷到楼宇,在沙市区人社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中,沙市百姓始终端牢“饭碗”,向着美好未来进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