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荆州宣讲

深刻领会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付利容 刘哲宇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概括和阐述了坚持好、运用好作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坚持人民至上”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问题。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立场与群众观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生动体现。

    “坚持自信自立”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特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首先要信仰科学发展
    的马克思主义本身,信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信仰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信念基石。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不懈奋斗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产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探索中创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起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独特思想体系,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
    “坚持守正创新”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规律认识。守正是守马克思主义正道,创新是创的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一个个胜利,再到今天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佳佐证。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一起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
    “坚持问题导向”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坚持以回答问题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目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出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凸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越发突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中国带来的压力与日俱增,党的建设任务日渐繁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在解决这些问题上下狠功夫、狠下功夫。
    “坚持系统观念”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该观点本身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要注意主要方面,也不可忽视次要方面;既要解决主要矛盾,也不能将次要矛盾抛之脑后。中国是一个大国,利益调整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关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因素,系统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复杂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要做到理论与理论之间的辩证联系、统筹考虑意识形态与社会实际问题,妥善协调处理新时代发展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能出现的冲突。

    “坚持胸怀天下”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责任担当。世界风云变幻,时代洪流裹携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奔涌而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关键是把握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仅要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还要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单位:石首市委党校)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