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 万杨 谭馨 万物萌发,又一个春天如约而至。融融春光中,洋溢着开放、创新活力的荆州,奏响扬帆搏浪“奋进曲”。 2月28日,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正式启动,成为我市在外最大的创新合作“孵化器”。 嵌入光谷,共赴蓝海。在这个全新的赛道上,荆州正全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持续扩大科技创新“朋友圈”,点燃区域协同创新“新引擎”,推动荆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异地筑巢——新平台推动两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武汉光谷之星,一幢围合成方形的深蓝色建筑格外引人注目。 在这幢形如方舟的大厦里,我市设立了首个离岸“科创飞地”——让技术、人才、资金、项目等资源要素跨越行政区域空间,实现畅通流动。 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鼓励探索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利益共享模式。 同年12月,荆州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以“五区五中心”为支撑引领,打造湖北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其中,“建设区域性科教创新中心”的关键支撑就是荆州科创大走廊、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两个创新策源中心建设。 去年来,荆州主动融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在光谷设立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进一步加强两地研发集聚、产业培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合作,共同构建区域互动新格局。 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创新平台的搭建,是创新策源力被激活的关键。“科创飞地”架起了荆州与光谷协同创新、合作共建的重要桥梁。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位列全国前茅的光谷,将有效引导资源要素向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推动荆州传统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为荆州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为我国最早生产山梨醇类透明成核剂的高新技术企业,地处松滋的湖北新南化科技有限公司瞄准新技术发展方向,希望打造一支高素质研发团队。 然而,“在县城里搞科技”,技术人才找不到、招不来、留不住的困境,成为企业发展的掣肘。 得知荆州将在武汉建设“科创飞地”,湖北新南化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积极申请,成为第一批入驻企业。 “人才的高度决定了科研的高度。我们就是看中了科创中心的区位优势、科创资源和人才资源。”湖北新南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家晓说,入驻不到一个月,公司就引进12名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还招聘到公司第一位博士员工,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一头连着企业,一头链接武汉科技人才资金等优势资源。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将为入驻的企业研发中心、科研机构、孵化项目和科技人才等提供高质量服务,努力培育创新型成果,让“黄金地块”释放“黄金效益”。 (下转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