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荆州要闻

(上接第1版)
借势腾飞——新引擎让科技飞起来、产业落下去

    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启动仪式上,湖北菲利华、航天南湖、湖北江瀚新材等首批入驻企业签约入园,拿到科创“金钥匙”。

    这把创新之匙,将打开企业创新之门,带领企业奔向高质量发展新蓝海。

    去年10月,市政府办印发文件,加速构建“研发、对接、孵化、源头、引才、引资在武汉,生产、落地、加速、转化、用才、用资在荆州”的科创新模式,着力将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打造成新型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承接武汉科技创新成果,实现“借梯登高”。

    借助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菲利华公司着力让武汉技术研发平台向多学科、系统性、前瞻性方向发展,逐步在重点业务板块形成一批高精尖产品,实现高端市场突破,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这意味着公司正在形成‘研发在武汉、战略在荆州、生产在全国制造基地’的集团化布局,掀开跨越发展新篇章。”湖北菲利华石英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学民说。

    为了带领企业家摆摊设席招揽天下英才,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扶持政策。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更是成为了招引高科技项目的“桥头堡”、培育现代新经济的“增长点”。

    研究自动驾驶的独角兽企业——北京主线科技有限公司,正是看中了荆州正在崛起的科创资源、优秀的人才资源、资本招商的力度。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启动,可全面满足该公司科技创新项目“研发在武汉、生产在荆州”的发展需求,为项目落地荆州按下“加速键”。

    该公司董事长兼CEO张天雷说,荆州布局离岸科创中心,推行科创新模式,将是未来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摇篮。他们将与荆州紧密合作,共同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物流网络,助力荆州国家级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建设和品牌打造。

    让科技飞起来、产业落下去。未来,这片“科创飞地”将推动科创与荆州市4611现代产业体系深度融合,这片“科技土壤”中萌发出来的新技术、新成果将在荆州生根、开花、结果。

    凤凰展翼——新格局孕育创新蓝海、广阔市场

    古城之南,荆州科创大走廊的核心地带,一幢幢建筑拔节生长,一座创新智造之城正在冉冉升起。

    光谷之星,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一个个项目加速入驻,一个创业创新“新引擎”加速运转。

    在内建设科创大走廊、在外布局“科创飞地”,古城荆州如凤凰展开“双翼”,构建新的科创格局,加速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借力平台,我们离创新蓝海更近、离广阔市场更近。”荆州市集创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平说,借助两个创新策源中心,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长江大学有了一次次更深入更密切的联动。

    目前,借助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总部研发、企业办公等功能,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直接到该企业开展研发工作,让前端研究和一线生产链接起强反馈,加速推动相关项目落地。

    展望未来,两个创新策源中心将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创新链、成果链与产业链、制造链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在创新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实现新突破。

    去年以来,市产投集团负责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的运营管理工作,迅速开展项目招商、产业引进、机构对接,分别与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等5家研发合作机构,长江产投集团科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湖北国翼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资本合作机构签约。

    “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搭起荆州与光谷合作交流的桥梁,为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杨建中说,未来,他们将以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荆州的产业和企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

    航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范智展认为,“科创飞地”要发挥好作用,关键在于如何答好“引进项目”这一核心问题。

    “找准好项目,完成科研创新,回到荆州进行转化。”范智展说,去年以来,民航基金积极融入科技创新“荆州速度”,开展资本布局,通过“以投带招、投招联动”,为荆州对接一批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智能制造、北斗应用项目。未来,民航基金将发挥好科创中心平台作用,促成荆州企业和武汉对口企业沟通与对接,推动更多企业投资荆州、落地荆州。

    对接大武汉,荆州雄厚的制造基础、蓄势待发的创新策源能力,链接起更为广阔的科创蓝海;借力大武汉,荆州将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展示出城市高质量的勃勃雄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