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荆州要闻

楚风楚艺·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荆楚音乐

    楚国作为当时首屈一指的东方大国,国力强盛、富裕繁华,文化艺术发展取得令人惊叹的成绩。其中,荆楚音乐的乐律体系,在当时处于同学科绝对领先地位,即使在今天,也仍为世人瞩目。

    荆楚乐律体系,是以五度为框架、三度为枢纽的一种混合律制乐律体系。2000多年前它就高度成熟,并有系统的铭文和墨书记录。

    1978年,随州擂鼓墩1号墓钟、磬铭文4460余字重见天日;1986年,江陵雨台山21号楚墓竹律管上的40余个墨书文字重返人间。它们不仅展示了先秦荆楚乐律体系高度完善的理论成果,同时也以其相互间的联系,从音乐理论角度,反映出荆楚音乐艺术的地域性文化特点。

    被称作中国古代乐律大全的曾侯乙编钟铭文3755字,分别铸于钟体、钟架和挂钟构件上;磬铭则分墨书和刻书两种,共708字。仅从乐学角度而言,它们“好比是曾国宫廷中为乐工们演奏各诸侯国之乐而准备的有关乐理知识的一份备忘录,其中涉及的音阶、调式、律名、阶名、变化音名、旋宫法,固体名标音体系、音域术语等,相当全面地反映了先秦乐学的高度发展水平”。

    楚墓出土律管和曾侯乙墓出土钟磬上的乐律学文字材料,证明了荆楚音乐在先秦时期即已形成系统理论总结,标志着荆楚音乐歌舞艺术的完善和成熟。

    (曹歌)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