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车荣华通讯员徐妍慧)春暖花开时,春耕备耕日。近期,调关镇组织多部门联合执法,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让“粮田”加速恢复原貌,不误农时、不误春耕。 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是稳定粮食生产,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调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工作部署会,并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压实工作责任,建立问题清单,严格源头管控,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守护“耕地红线”。 3月3日一大早,位于调关镇指路碑村5组的一片苗木林,响起了巨大的油锯轰鸣声。在资规、公安、农业执法人员和当地村干部的精心组织下,专业伐木工人操作4台油锯在林中来回穿梭作业,一株株苗木被挨个放倒,并码放整齐。 执法人员介绍,基本农田栽树是违法行为,因此所植树木不受《森林法》保护,清除无需申请办理采伐许可证。此次集中砍伐的树林系村民赵某某违法种植,占用耕地约40亩。 现场的农技人员告诉记者,苗木根系比较发达,会对耕地造成较长时间的破坏。苗木砍伐后,还要经过挖兜、翻耕、整田等步骤,才能重新恢复成耕地。希望广大农民朋友理解、支持,不要在耕地上种植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