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讯员陈良君 近年来,朝阳街道秉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理念,突出民主协商、群众参与,以四个结合为抓手,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一线延伸。 一线协商与党建引领相结合 在“协商在一线”工作推进中,朝阳街道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两级基层党组织的牵头抓总和主导推动作用,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治理效能。建设“一线协商”行动街道级平台1个、社区级平台14个,实现了街道协商议事平台建设全覆盖。 同时,建立了街道、社区与市区部门、辖区单位共同组成的“1+5+N”协商组织体系。“1”即街道(社区)书记作为协商召集人;“5”即街道(社区)分管领导、政协委员、法律工作者、辖区单位代表、居民代表作为协商参与者;“N”即协商事项涉及的利益代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代表等作为被协商对象,同时完善了“议题征集、议题确定、开展调研、确定人选、协商准备、开展协商、成果落实、实效评估”的闭环流程和工作机制。 一线协商与共同缔造相结合 决策共谋,激发群众热情。“居民议事”听民声,实施全覆盖座谈走访,通过“社区主动收集”和“居民自主反馈”双线推进,每一个环节都征求居民意见。 发展共建,引导群众参与。成立红色小管家组织、爱花协会组织、啄木鸟找茬队、银丝志愿者队伍等参与小区建设与管理,业主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互相监督、共同促进,共同履行管理小区、服务居民的职责。 建设共管,规范群众自治。群众共同制定管理公约深入开展楼栋公共卫生、公共设施、公共秩序管护和邻里互助“实名”认领服务,带动一大批居民参与小区共管,让“孩子放学有人管”“独居老人有人帮”成为小区新风尚。 效果共评,提升服务质量。将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在老旧小区提档升级等工作中,广泛开展群众满意度自评,集中组织辖区政协委员、街办包点干部、社区党员、群众代表共同商讨评定小区改造质量和环境整治成效,鼓励居民群众主动行使参与权、表达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在效果共评中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 成果共享,增强群众获得感。以“同心共治,推进红色物业全覆盖”为切入点,通过一线协商、共同缔造,先后在沙棉东片小区、祥和家园、轻机嘉园、日化小区推行红色物业,让老旧小区居民也能享受规范的物业服务。 在协商形式上,坚持以方便群众为原则,采用会议协商、网络协商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不固定场所、人员,在小区广场、楼宇门前、项目现场开展协商,推动形成了“大事大议、小事小议、急事快议、难事众议”机制。 在协商议事上,紧扣中心工作“大方向”,聚焦服务群众、设施提升、文明创建、群众共治等重点关切,通过党政点题、群众出题、委员荐题等方式筛选协商议题,力求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城市管理和创文工作中,楼道杂物、小区流浪狗、占道经营等困扰基层治理、损害居民利益的公共问题,由社区党委书记作为召集人搜集问题,经筛选后通过“小区院落协商会”进行议事。通过共同制定居民公约、在指定区域规定时间划定出摊点等方式,探寻群众“闹心事”“烦心事”的解决出口,最后通过群众监督反馈推动工作落实。 一线协商与实事办理相结合 朝阳街道大力倡导“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共识在一线凝聚”的“一线协商法”,精心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协商形式。对问题具体、时效较强的民生议题,通过现场与会场相结合,将协商会开到社区、开到项目现场,实地议、定方案、一起干。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遵循群众广泛参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明确“改不改必须经过2/3以上居民同意,怎么改也必须经过2/3以上居民同意”改造标准定好议事规则,分层召开座谈会、恳谈会、居民议事会,了解掌握居民关心关注的房前屋后问题,搭建议事平台。 朝阳路社区老年人较多,为满足辖区老年群体助餐服务需求,解决好高龄、独居老人的吃饭难题,街道多次召开楼栋长和志愿者会议,征求居民意见建议,积极协调部门、企业、政协委员等有关方面。目前由区政协委员张春丽牵头主办的老年食堂,以小碗菜为特色,通过自助就餐和志愿者上门送餐的方式,解决100多名老人就餐问题,得到居民一致好评。 自“协商在一线”工作开展以来,朝阳街道深度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先后召开各类协商议事会30余次,推动协商解决了沙棉东片小区物业管理、老旧楼栋外阳台维修改造、杨林堤路社区134户居民高压水改、华侨城小区路灯复亮、跃进路小区水表改造等一批民生难点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