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荆州要闻

擦亮生态底色 推动绿色崛起

    (上接第1版)

    科技赋能品牌兴农

    阳春三月,煦日和风。曾威家庭农场的大棚里,各类时令蔬菜长势喜人,紫色的茄子已有拇指大小,预计10余天后便能上市。

    曾威家庭农场是石首市首批家庭农场,占地200亩的108个蔬菜大棚里种植着辣椒、黄瓜、茄子、苕尖、豆角、空心菜等各类蔬菜。由于采用水肥一体化、三增三减健康栽培等技术,减少了化肥用量,提高了地力,农场生产出来的蔬菜品质高、口感好,成为石首蔬菜市场的俏销货。

    绿色高效农业发展道路让农场得到长足发展,订单源源不断,不仅满足当地市场需求,还销往岳阳等地。农场还发展50多个种植大户,带动周边100多名村民就业。

    石首市是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市蔬菜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在15万亩左右,形成了设施蔬菜保供应、露地蔬菜销全国的基本格局。除蔬菜产业外,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四类农产品被列入全国优势产区。近年来,石首市与长江大学开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围绕“优质粮油、精品果蔬、特色淡水养殖、畜禽养殖”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加大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投入,形成了油菜“一菜两用”及“瓜瓜菜”等高效种植模式,以及鸭蛙香稻、虾稻等种养模式,大力推广西兰花、阳光玫瑰葡萄、火龙果、皱皮柑等特色果蔬。此外,还加大“玉石首”区域品牌塑造与商业化推广,提升石首特色农产品商业价值。

    石首市还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用企业“含新量”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金量”,筑牢产业兴旺之基。目前,石首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30家。同时,加快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生态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桃花山、六虎山全域旅游格局。办好“桃花季”“西瓜节”“农民丰收节”“紫米糍粑节”,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食品工业发展,不断开发新品,促进预制菜产业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今年,石首还将通过加强与长江大学及省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共建,聚焦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汇聚各方科技资源,补齐产业短板,加强招商引资,全面提升石首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打造先行县全国样板。

    特色旅游融合发展

    两湖平原交会处,有一道连绵45里的自然山水屏障——桃花山。优良的植被、古朴的生态,使桃花山成为湘鄂边传统旅游目的地。但是,以前游客“只游不留”,老百姓生活没有得到根本改变。2019年,投资10亿元的生态旅游项目桃源小镇开工,建成七彩花田、星河万里夜游、儿童乐园等10多个项目。2021年,桃源小镇开门迎客。即便是旅游淡季,游客仍络绎不绝。今年来,桃源小镇景区最高接待6000人次以上,在荆州各县市区重点旅游景区中排名前列。

    以花为媒,以节会友。每到桃花盛开的三月,一年一度的桃花季系列活动已成为石首响亮的旅游品牌,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以桃花为媒,发展山水游;以转山公路为线,开拓徒步、骑行、露营等休闲游;利用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桃花山生态园、红军树红色游园、范蠡西施文化园等景区。从过去的“待字闺中人未识”,到如今的两湖平原乡村度假最佳目的地,桃花山成功走出了一条以旅荟文、以文聚客、以客带商,最终实现文旅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节会接二连三,带动乡村游蓬勃发展。李花山村位于桃花山省级风景区核心区域。近年来,该村抢抓机遇,招引一批文旅企业,打造田园综合体,开创农旅“结亲”新模式,全村45家农家乐旅游增收近500万元。2022年,该村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逾2万元。

    目前,石首已初步形成风情桃花山、生态天鹅洲、古韵走马岭全域旅游“金三角”。同时,以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项目为载体,推动天鹅洲开发区、东升镇、团山寺镇、桃花山镇等多点联动,全力构建“旅游城市+核心景区+风情小镇+美丽乡村+风情廊道”全域旅游格局,让滨江秀美石首成为各方宾客向往的“诗和远方”。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