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 周蓉 陈丹 特约记者 许露阳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硬”的软实力,也是人民群众最“实”的幸福感。 沙市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从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出发,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新时代加快建设自信自强、文明秀美、包容开放、活力充盈的江汉平原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抓手。全区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不断丰富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以幸福之城标注城区文明,以文化底蕴润泽城区文明,让文明的种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让文明创建的成果惠及群众。 聚力 文明塑形扮靓城市 创文,是一项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为了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沙市区出台《沙市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制度》,创建常态化工作方案,不断优化完善日常调度、督查测评、考核问责等机制,提升规范管理水平。 ——建立“四位一体”督查体系。7个区级督察组分块督查、牵头单位分片督查、责任单位定向督查、创文办重点督查,49轮督查确保各责任单位逐一对标整改,将文明城市创建的“责任清单”办成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 ——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9.5万份精美的《沙市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宣传手册》,发放到学校、企业、社区;公交站台、街头巷尾、商超周边等2182处、总面积达38576平方米的各式创意新颖的户外创文宣传栏,以及1653块LED电子显示屏吸引市民驻足观看。文明城市创建宣传入眼入心,文明意识深入人心。 ——建强实践阵地。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02个,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搭建覆盖广泛的志愿服务网络,以公共文化场馆、景区景点、交通场站、窗口服务单位等为重点,构建“15分钟志愿服务圈”。 ——建强志愿队伍。制定《沙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联席会议制度》,推进“1+8+N”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建设,建成8个常备志愿服务队、391个特色志愿服务队,78787名志愿者长期活跃在基层一线,凝聚创建磅礴力量。 蝶变 城市新貌铸就靓丽色彩 3月的沙市,绿树掩映、繁花似锦,街道整洁干净,路上交通秩序井然,行人友好礼貌。人们流连于休闲广场、公园绿地,悠然自得,好不惬意。 创建文明城市就是要为广大市民营造舒适宜居的环境,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沙市区坚持以民生为本,启动一大批创文惠民项目建设:2019年以来,改造老旧小区109个,改建标准化农贸市场18个,新增无障碍设施142处,时尚、宜居的沙市成为市民心中的“诗意与远方”;高标准规划设计、高品质推进建设,建成“口袋公园”15个、公共厕所31个,让城市融入自然,实现开窗见绿、处处皆景。 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沙市区持续开展整治“牛皮癣”“流浪狗”“空中飞线”等10个专项整治行动,提升城区功能形象和环境面貌。 不经意间,市民欣喜地发现一根根盘踞在老旧小区通道多年的老旧电线杆被拔除,每天行走的街巷宽敞了;那些破旧斑驳的外立墙面洗净刷白后,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公共区域停车位增多了;以往常被诟病的路口交通信号灯已优化…… 看似一件件小事,实实在在赢得了民心,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空前高涨。 沙市,这座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之城,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生机勃发,日臻秀美。 (下转第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