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版:综合新闻

打好“组合拳” 筑牢长江禁捕严密防线
——石首市严打非法捕捞维护渔业资源安全综述

    清除长江流域非法渔具。

    从源头治理,加强市场水产品经营监管。

    开展长江禁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严打非法捕捞。

    多部门联合开展长江江段夜巡。

    狠抓垂钓规范。

    石首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公安、水利、长航等部门坚持常态化巡江,维护渔业资源安全。

    □通讯员张绍军 张轶

    2022年,石首聚焦长江禁捕、严打非法捕捞,深入开展长江禁渔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公安、水利、长航、农业农村等11个职能部门全面纵深推进“长江生态保卫战”,持续开展清江、清岸、清船、清网、清鱼,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违法犯罪凌厉攻势,筑牢长江禁捕严密防线,累计开展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检查120次,办理非法捕捞刑事案件23起、移送10起14人,开具禁用渔具认定书13张,有力震慑了涉渔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了渔业资源安全,为全市渔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夯实了基础。

    为认真落实长江退捕禁捕工作要求,该市通过开展“3.15”长江禁捕专项宣传活动,对各乡镇(办区)开展宣传长江(石首段)全线禁捕禁钓,同时更换了固定大型宣传牌内容,对已竖立的宣传牌、宣传横幅进行“查缺补漏”工作,呼吁群众保护“长江野生动物”,加大广告监测力度,禁止以“长江野生鱼”等为噱头开展宣传营销,依法查处发布非法水生野生动物交易的虚假违法广告等行为。

    截至去年底,市禁捕办已印发禁捕禁钓宣传资料3500余份,在省级媒体宣传2次,新媒体宣传49次,全市已形成了“不敢捕、不想捕、不能捕”的高压态势,营造了“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良好氛围。

    源头治理,加强市场监管

    该市加强市场水产品经营监管,严禁“江鱼”“野生鱼”流通市场,市场监管部门对全市所有酒店、餐馆、渔具渔需店进行全覆盖督办,督办进出账记录不完整的单位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现场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

    全年共计出动执法人员18282人次,检查市场涉水产品、渔具渔需、餐饮等主体51355户次,整改问题招牌、广告、菜单67个,收集线索21条,下达责改4份,立案查处11件,全面规范了石首水产品、餐饮、渔具鱼需主体的经营行为。

    装备提升,加强力量建设

    为不断加大渔政执法监管力度,该市一如既往加强对非法捕捞行为的监管,做到不麻痹、不松懈,强化日常巡查监管。

    根据荆州市禁捕办编制的《荆州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渔政执法智能监控系统初设方案》,石首已按照“四统一、三分级”的原则优化项目流程,长江(石首段)渔政执法智能监控管理系统项目已完成审核验收,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通过上级部门的批复。项目中的40米趸船、50吨级渔政船、执法快艇均在建设中,无人机已采购,视频监控探头、雷达已完成建设,并实行一周一调度,抓好后续进度管理。

    助力转产,渔民安置保障

    该市倾力做实渔民养老保险安置补贴发放工作,根据《石首市退捕渔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文件要求,2022年发放退捕渔民养老保险补贴381.63万元;转产就业,对符合政策安置的退捕渔民总数695人已落实享受退休养老金待遇214人,转产安置418人,其中企业或单位吸纳就业163人,自主创业130人,灵活就业51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3人,务农69人,渔业转产2人。

    该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公安等部门严打非法捕捞。对禁捕江段全面巡查,以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工作,全年共开展专项检查120余次,出动执法船艇80艘次,出动执法力量12773人次,出动执法车辆3459车次,共取缔违规网具381件、违规钓具近600根,查处案件56起,办理非法捕捞行政案件33起,罚款63200元。刑事案件23起,移送10起、14人,开具禁用渔具认定书13张;狠抓垂钓规范。石首长江干流全面禁捕禁钓,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已在南口镇(南尖渡口到上官洲电排,范围两公里)、高陵镇(高陵镇藕池河右桩号17+000—19+000,范围两公里)、小河口镇(小河联垸大堤30+500至黑瓦屋村扒垸坝道口塘)划定了垂钓区,并出台了《石首市人民政府关于长江(石首段)禁止垂钓的通告》文件,严厉打击利用多线多钩、长线多钩、单线多钩等生产性垂钓作业行为,引导公众有序规范参与娱乐性垂钓。

    “下一步,我们将联合各职能部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法律法规,严格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要求,推动长江禁捕退捕工作落实落细,坚决彻底打赢打好长江大保护攻坚战,努力营造‘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良好舆论氛围;不断加大渔政执法监管力度,强化后续监管和日常巡查监管,对违法涉渔行为严厉惩处,绝不手软。”石首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常务副大队长赵宏表示。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