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以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统筹推进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生态安全,清洁长江,维护好“三江七水三屏”的生态空间。 严守四条底线—— 水安全底线:三级以上干堤1697千米;蓄滞洪区23个,2495平方公里;大中型水库71个,小Ⅰ型水库296个;大中型病险水库26个,小Ⅰ型病险水库43个。 水环境底线:省控水质断面71个;监测点位优良率84.5%;县级以上水源地数量29个;严控水质Ⅱ、Ⅲ类,提升Ⅳ、Ⅴ类。 粮食安全底线:耕地保有量7153万亩。 生态安全底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581.28平方公里。其中:饮用水源地45处、56.42平方公里;重要湿地3处、98.06平方公里;国家级公益林229.75平方公里;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4处、240.9平方公里。 提升流域水安全—— 四大任务: 以加强城市防洪能力、中小河流治理、重点湖库安全整治为重点,提升都市圈防洪等级。目标和重点:长江干线100年一遇,重要支流段实现50年一遇,重要湖泊10-50年一遇,大中型水库安全达标率95%以上。 以分得进、转得出、蓄得住、排得出为目标稳妥推进蓄滞洪区建设。重点实施:沮漳河流域、荆江分洪区、洪湖东分块等蓄滞洪区;长江江堤综合整治,汉江堤防加固,全面提升长江、汉江干流行洪防洪能力;开展退垸还湖工程:完善长湖、洪湖等重点湖泊防洪圈建设。 以建设南北互济、丰枯调剂、互联互通的大水网格局为目标,增强用水安全保障。重点实施:引江补汉工程、南水北调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汉西水系连通工程、鄂中丘陵区水资源配置工程。;饮用水源地联合保护机制,中小型水源性水库建设,水网建设;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13处中型灌区、45处中型灌区改造工程。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水安全预警能力建设。建立联合预警体系,提高汛情、旱情、灾情的监测预警、会商决策、应急联动和分析评估信息化水平。推进13条重点山洪沟治理工程。 着力改善流域水环境—— 三个重点: 完善水污染治理制度。加大协同治污,开展联合执法,加强问题整改,健全考评体系,建设数字预警平台。 集开展清洁流域治理。推进水网连通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2027年实现都市圈内主要河流湖泊水质达到Ⅱ类。 加大污水处理投入力度。2027年底前,基本消除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超过90%。 (下转第2版)相关报道见第2、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