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江津笔会

清明时节忆恩师

    □汪小科

    又是一年清明到。可多年过去,我仍不知老师身葬何处。

    记忆中,老师是一位数学名师,却没有名师的架子。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中学时,老师发现我的数学基础薄弱,就专门为我额外辅导。课后,他常把我叫到办公室,让我写下一道道题的推理演算步骤,发现我在哪个环节停滞不前了,就用红笔在习题册上为我写出相应的解题思路。几个月下来,光是那些册子就堆成了一座小山。后来我的数学成绩明显提升,深知这些册子的珍贵,就将它们合订起来,留存至今。每次翻看那些旧时笔记,我都会泪湿眼眶,感觉老师的未离我远去。

    虽然老师教的是数学课,但他很重视对我们人文素养的培育,常给我们讲中华历史文化的沿革,讲历代文人志士的风骨。教我们心怀远大,勤慎为学。他曾说,在中华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有文化大兴的时代,也有文化被摧残的时代,中华文化发展到今天很不容易。他叮嘱我们:“无论以后是为民为商,还是为师为官,你们都要肩负起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做有担当的文化人!”老师胸藏文墨怀天下的思想格局深深影响了我后来的人生轨迹,使我志存高远,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文化工作者。

    我中学毕业时,老师已入花甲之年。他坚守三尺讲台数十年,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潜心教研勤探索,撰写了大量的教研论文。他在中学数学教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却克勤克俭,一生辛劳。家长给他送礼或与他攀亲,他一概拒之门外,说教师要守住“清贫寂寞”的初心。他经常忙到很晚也不松懈教研。长期的辛苦劳作,使他患上了严重的冠心病。几年后,他在一次上课时倒在了讲台上,再也没有醒来。得知老师去世的消息时,我悲痛不已。但远在异地的我,始终未能回乡送老师最后一程。

    当我再回到故乡时才知,多年前,学校的教师宿舍已经拆迁,没有人知道老师的家人搬去了哪里,以及老师的墓迁至了何处,老师的身影就这样在岁月中隐去……年复一年,我只能在心中祈愿“一生辛勤育桃李,甘为人梯守初心”的老师在天堂安好。

    老师虽已离世,但我相信,生活中还无数个像老师一样的“平凡英雄”在秉烛丹心育桃李,不懈耕耘写春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