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06

墨梅抒君意 清高志难易
——赏析王冕《墨梅图》

    □叶芙伶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们钟情于把花作为文艺创作的对象。有隐逸的菊花,高洁的莲花,美好的兰花,高贵的牡丹,忧郁的丁香,还有清高的梅花。世人爱梅,这是毋庸置疑的。卢梅坡在《雪梅》中写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称赞梅花高洁和清高的诗被广为流传,成为经典。不仅是诗,连画梅花的画也不落俗套。元代著名诗人、画家王冕的《墨梅图》就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别致的梅花写意图。

    这幅画由题诗和横向折枝墨梅组成。墨梅作为画面的主体,占据了画面的中心。它修长,纤细的枝干,从右至左伸展开来。好似一个举止从容的女子,看似平凡,其实她的每一个动作都透露着优雅。仔细观察画面,发现墨梅的枝干虽然整齐,但是粗细有致,不失随意之感,疏疏落落的分支从主干悠然地伸出来。梅花也是分布得恰到好处。主干的梅花相对较少,而分支,尤其是纤细的分支,梅花则集中分布在一起,合着微微下垂的枝叶,衬出了梅花的重量,写意也不失写实之感。王冕的笔触流畅至极,一泻千里,婉转细腻,没有一丝凝绝之处,让人不得不佩服其高超的画技。

    王冕在用色方面也是别具一格。梅花的花瓣用极淡的墨色点染,又用深色的墨汁点在花瓣的周围作点缀,这就使花与花之间、花与枝叶之间泾渭分明,墨梅也就不会显得模糊、拖泥带水。虽说是墨梅图,但是梅花与泛黄的宣纸组合在一起,给人淡紫色的错觉。王冕利用色彩的对比,给观赏者带来了艺术欣赏的乐趣。这里不禁有个问题:梅有深红、红、白等颜色,那么他为什么要用墨色来画呢?

    这得从作者自身说起。王冕是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从他的号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梅花的特殊喜爱,比如梅花屋主、梅叟、梅翁等。但是王冕出身贫寒,而且屡试不第,或许是因为他的失意与穷且益坚的精神,令他不愿意巴结权贵。后来他在九里山隐居,以卖画为生。他的题诗中写道: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我既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为何要用大红大紫来取悦别人?如此风流态度,既是自比,也是盛赞了墨梅的高风亮节。孤芳自赏既是王冕的气节,也是王冕自身的人生哲学。这就是为什么王冕爱梅,而且画墨梅的原因。摒弃亮丽的颜色,是为了让梅花显出沉稳,低调的气度。墨色令梅花不同于其他的红梅、雪梅,它相较于红色而言,代表着大气。自持庄重的王冕是不屑于用轻浮的彩色的。而且人们练习毛笔字,从古到今,鲜有用彩色来写字的。

    再来看七言题画诗,是这样写的: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该诗用的是托物言志和借物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且多暗喻。“洗砚池”既明写了王羲之高超的书法技艺,也暗写了王冕自己绘画功底的卓越,他在这里的小心思不由得令我们会心一笑。“淡墨痕”这三个字刚好照应了所画的墨色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更是一语双关,既表达了自己誓不屈服于世俗,也表达了墨梅高洁自立的美好品格。“清气”这两个字,表面上指的是梅花沁人心脾的幽香,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纯洁的人品和高尚的情操。此诗虽然简单,语言朴实,内容通俗,可是仔细地琢磨后,竟发现了如此多的内涵,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浅显与深意并存。

    这张画美中不足的是乾隆皇帝自作主张,将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而因此破坏掉了画的完整性。这也不能怪乾隆皇帝,许是他极欣赏这幅画,所以一时激动,手抖了抖就题上了字。若是王冕为清朝人,知道皇上在他的画上题了字,会不会从山里面跑出来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无论是画中娴熟绘画技艺,还是饱满挺劲的书法,王冕都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神清骨秀、幽独超逸的梅花形象,并且托物言志,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在当时元朝官场腐败风气盛行的背景下,能保持自我,也算是一支傲然于世的墨梅了。《墨梅图》在艺术领域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其隐喻之意更使它的地位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华不失实,当属难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