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接第1版) …… 作为一名奋战公卫战线23年的“尖兵”,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公卫一线,接触性风险高。但是雷松依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雷松曾说:“说不怕,那是假的。但我是党员,就必须上,责无旁贷!” 正是信念坚定、坚守初心的政治品格,向险而行、冲锋在前的担当精神,铸就了“尖兵”。 “这么好的人,怎么就这样走了呢?” 听闻雷松去世的噩耗,松滋市洈水镇仙女洞村一脱贫户流着泪说:“这好的小哥,怎么就这样走了呢?” 原来,该脱贫户的儿子患有精神分裂症,必须经常到松滋市精神病医院买药。雷松听说后,热心快肠地说:“精神病医院就在我们疾控隔壁,以后免得您们跑,我代购后送过来。”而每次脱贫户给雷松付款时,雷松分文不取,“代购”成了“捐购”。 雷松,一名永远心系群众的“好兵”。松滋城区某男子外出务工,不慎感染艾滋病毒。雷松从首诊接触后,便像朋友般与其相处。一方面为他严格保密,一方面定期催促他来检测CD4细胞值、病毒载量等,跟据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以各种方式帮助他提高生活质量,并为他申报落实政策性救济和生活补助,直到病卒临终关怀、遗体规范化处置、送其上山,让患者尽享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心系群众,群众里却不包括家人。 妻子宋竟萍说,近3年来,雷松在家里是个十足的“甩手掌柜”。每次回家,他都是来去匆匆,很多时候正吃着饭,一个电话打来,放下碗筷就跑。妻子为了分担雷松的工作压力,学会开车后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 雷松这次生病后,忍着巨痛,坚持每天给儿子写一段话,每天给妻子发微信,给儿子断断续续留下临别赠言:要照顾好家人,祝愿儿子身体健康,事业有成…… 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铸就了人民的“好兵”。 “雷松的心中,公共安全就是最大的天。” 得知雷松病倒在岗位上,同事们纷纷前来探望。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黄华声泪俱下,“他的心中,公共安全就是最大的天。” 雷松,一名把守护之责刻在基因里的“强兵”。 雷松的父母都是老疾控人,言传身教下,雷松对疾控工作“情有独钟”。他曾在工作笔记里留言,“守护好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不仅是老百姓的期盼,也是父母遗传于我的基因,永远不会改变。” “强兵”,“强”在业务精湛,精益求精。因为业务领尖,雷松成为流行病学调查组组长,松滋的应急专家、研判专家。 2022年10月,正在党校参加科干班学习的雷松再次临危受命,紧急赶回疾控中心统筹指挥流调组工作。他以精湛的专业水准、出色的管理能力迅速优化流调模式,撰写了《松滋市疫情防控一体化流调溯源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疫情防控职责和组建工作队伍的通知》《松滋市流调排查市乡两级联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流调队伍建设的通知》《关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一体化流调排查中心下设流调队、找人队、转运队“三支队伍”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补充完善流调缺陷。 2022年10月至12月,从周边县市疫情到“南海严兴场输入疫情”,从“街河市驾校疫情”到“刘家场胡家台葬礼疫情”,黄华说,只要雷松到场,防控的统筹指挥就有了底气。 爱岗敬业、务实争先的工作作风,铸就守护“强兵”。 4月5日,雨后的陵园墓地,松柏苍翠,绽放新绿。一群群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向英雄献花、敬礼。“学雷松,见行动”的誓言,响遍这青山绿水间。 忠魂依旧在,山花别样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