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记者 荆文静 伍丹 万杨 张明金 4月9日,荆州市楚商盛会暨重大招商项目签约仪式在温德姆酒店举行。(孙杨摄) “城市的盛会,市民的节日!”连日来,首届楚文化节成为市民们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网上网下谈论的热点。大家普遍认为,首届楚文化节不仅兑现了举办之初的诺言,更向世人展示了新时代荆州活力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自信之城的新形象。 欢乐的盛会引爆活力之城 芳菲四月,“半个影视圈”为荆州打call,获授全国首个楚菜地标美食城市……连日来,首届楚文化节系列活动一线串珠,持续引爆,“楚国故都”风华尽显。 楚国八百年,鼎盛在荆州。楚文化节开幕式上,荆州吹响楚文化振兴号角:“让世界在荆州读懂楚文化,让楚文化从荆州走向世界。” 以楚文化为底蕴,提振“楚国故都”精气神—— 以长天为幕,以宾阳楼为景,以护城河为台,以昂首高歌的楚凤为型……楚文化节开幕式上,科技光影再现情景叙事表演《薪火千年》、国风演绎千古名篇《离骚》,引发现场和线上观众精神共鸣、心灵共振。 “楚人开拓创新的精神直抵人心,催人奋进。”演出现场,荆州楷模、市一医骨科副主任骆华松在微信“朋友圈”晒感受。 开幕式闭幕了,但作为荆州人的自豪感仍持续在荆州人的聚会、社交平台上发酵。 以美食美景引流,提升荆风楚韵魅力值—— 首届楚文化节子活动、第四届荆楚美食节上,全国首个“楚菜地标美食城市”落户荆州;央视电影频道“六公主”走进沙市大赛巷,通过直播品尝推荐美食,线上线下实力“圈粉”;百名电影人“打卡”“晒照”荆州,持续为大美荆州“引流”,助力荆州鱼糕、牛肉米粉、锅盔、铁牛饼、小胡鸭等一众荆州名小吃及荆州博物馆、沙市中山公园、郢城文化园、九老仙都等景区景点成功“出圈”,使荆州连续登上热搜榜。 以共享作桥,提高全民幸福感获得感—— 城市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人人都可以成为“主角”。200余名长江大学学子贡献了开幕式6个节目中的4个,尽管每天在护城河水上舞台排练到凌晨,但大家直言“能为弘扬荆楚文化尽一份力,再苦再累都值得”。 “用最美笑容、最好风貌、最优服务,保障楚文化节圆满成功!”275名青年志愿者用行动兑现誓言,收获了好评,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共享,就是要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从开幕式预演、开幕式到中国电影大数据盛典,组委会想方设法、尽可能地让更多群众深度参与、现场感受,让自豪感、荣誉感、幸福感激荡在古城内外,让荆州迸发出新活力。 文化的盛典闪耀创新之城 12场地方戏曲优秀剧目调演,吸引线上线下200万人次听“楚声”、寻“楚脉”;为期20天的“盛世回归·圆明园兽首特展”,吸引11万人次打卡荆州博物馆……以创新的形式和匠心为传统文化赋能,首届楚文化节不断释放楚传统文化中的活力、魅力。 紧扣时代脉搏,增强文化生命力——如何让传统艺术瑰宝从历史深处走向时代潮头,从“养在深闺”走向“寻常百姓家”?市文旅局给出的答案是:丰富平台、创建载体,搭建数字快车,让荆州花鼓戏、汉剧、民族歌剧唱响“云端”,让传统文化在直播间迎来“新票房”。仅地方戏曲优秀剧目调演暨“文化周”活动开幕当天,就吸引50万人次线上争睹荆楚戏曲之美、乐舞之美。 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文化表现力——荆州,是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荟萃地、红色文化富集地、长江文化展示地。2000多年的古城故事,唱不完也演不完。 触控屏、场景式模型、VR、互动体验、数字投影……楚王车马阵出土文物陈列馆借助科技的光影,通过一系列高科技多媒体展示手段,将车马阵遗址神秘的“地下王国”复活。体验感十足的弧幕影院,使人仿佛置身楚国文化的时光隧道,在楚昭王与越姬的爱情故事中,感受楚国昔日繁华、领略荆楚文化之美。 注重内容创新,增强文化感染力——荆州博物馆“盛世回归·圆明园兽首特展”上,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中的牛首、虎首、马首、猴首、猪首五尊国宝首次在湖北同台展出。这场馆际的交流和文化的碰撞,引得周边地区游客纷纷前来驻足、游玩。 (下转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