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特别报道

幸福岭上幸福花开

    (上接第1版)

    艾立兵是松滋市“九老十八匠”中木匠文化的主要传承人,传承木匠工艺50余年。

    看到改造停了下来,艾立兵疑惑之余找到社区。“我们怕把您的非遗手艺弄丢了。”“木艺坊拆了手艺还在,不能因为我拖了大家的后腿。”

    艾立兵的举动感染了社区居民,大家也积极投入到老街改造中。

    木艺坊变小了,但欢声笑语变多了。商校老旧小区改造、网格管网入户、路面维修硬化、空中管线规整……随着“四方联席”的一个个漂亮“点射”,幸福岭街道畅、马路平、管道通、路灯明,岭上“幸福之花”绚丽多彩、明艳动人。

    点将问能 激发动力

    培植共缔“领头羊”,建树共缔“风向标”。点将问能,“五长”领带播火种。

    石板坡社区共有8条小巷、10栋居民宿舍、12个公共节点、7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社区以党建带团建,通过组织发现和民主推选,坡长、巷长、楼长、点长、队长等“五长”脱颖而出。社区选出1个坡长、8个巷长、10个楼长、12个点长、7个队长,建立“五长共管”机制,实现坡巷、小区、公共空间居民自管,“家人治家”氛围日益浓厚。

    几年前,静和园还是一个环境杂乱的“三无”小区,车辆乱停,废旧物品随地摆放。2020年,松滋市住建局进场整治,但小区没有网格员,也没有牵头人。“静和园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整治好了对大家都好……”78岁的老党员吴远旭率先表态支持整治工作,并积极动员大家参与。会后,备受信任的吴远旭被大家举荐为小区整治的牵头人。

    整治后的静和园环境焕然一新,但没过多久,因小区缺乏物业管理,环境卫生得不到保障,居民纷纷找到吴远旭。吴远旭见此情景,再次召集业主开会,征求大家意见。“可以请保洁”“那钱哪里来呢?”“要不收取少量停车费来保障开支?”……经过讨论,大家最终决定由吴远旭牵头成立业委会,负责小区日常管理。

    现在的静和园,道路干净,车辆摆放整齐,邻里关系和谐,真正实现了小区居民共建共治共管。

    点亮问愿 持续接力

    共建美好家园是坡岭街坊的共同愿望。社区党委开展“点亮工程”行动,将愿望变成现实。

    点亮网络。社区坚持党建领航,建实“社区大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街巷(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网络,让基层党组织“敲得开门、认得到人、说得上话、做得了事”。

    点亮单元。社区致力打造幸福e站、妇女微家、自治小组等共同缔造单元。

    点亮骨干。建树共同缔造先锋户、中心户、特色户、志愿户,坡巷小区点通共同缔造穴位。

    幸福e站的“前身”是居民鲁思松的思松艺术馆,主要陈列他个人创作的油画和雕刻艺术作品。2020年,幸福岭开展党员下沉工作,要在小区建立网格党支部,急需一个议事的地方。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在社区做志愿者的鲁思松主动找到社区,提出把自己的艺术馆无偿借给大家使用。

    “大家一起共享才能物尽其用。”于是,思松艺术馆“变身”幸福e站,网格支部将它打造成集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岗、居民议事厅、街坊夜话室、静和书吧为一体的多功能室。大事小事、疑事难事、远事近事,都在这里会诊会商、发布行动指令,实行“一站式落地”。

    如今,“三亮”之光,照彻坡岭。“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共同缔造的内生力蓬勃生长。

    点评问效 提升实力

    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街坊邻里来评来议,大伙称好才算数。

    居民们提议,石板坡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硬件到位,软实力不能缺位。软实力是什么?是人文。要有温度、有情怀。

    于是,社区着力挖掘徐昌泰、艾立兵、谈大新等文化名人潜能,打造人文景观:在印象年轮感知石板坡沧桑变迁、漫步乡愁长廊积淀记忆乡情、走进艾氏木艺非遗坊传承古老技艺……敖家艺苑、思松艺术馆、幸福廊亭、108幸福阶梯等一个个人文景观连点成线,折射出石板坡人的志向与追求。

    与此同时,社区群众出资出力出场地,垃圾堆化身幸福景园、地灾点蝶变幸福广场、荒坡地建起生态文化园……昔日破旧老街,今已凤凰涅槃。坡岭更新,人文复兴。幸福岭居民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背街靓了、小区新了、服务实了、文化浓了,幸福岭上幸福与共……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