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通讯员 魏波 陈淑蓉 众多企业高管、技术人才远离故乡,扎根公安这片热土发光发热。一批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逐渐形成虹吸效应。筑巢引凤、聚才汇智的公安,如何做好服务企业的后半篇文章?公安县在不断探索和努力—— 驻企干部当“保姆” 一大早,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陈冰就接到包保企业打来的求助电话。总投资20亿元的齐力合成革项目,是陈冰成为企业保姆后招商引资的第3个项目。这段时间,项目方在施工过程时发现填土层厚度不够,这将对后期施工会造成一定影响,陈冰立即找来施工方现场沟通解决方案。正是有了企业保姆贴身式服务,齐力合成革项目从今年1月签约到破土动工,用时不到2个月,刷新全县工业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的新速度。 解决完包保企业的问题,陈冰又来到荆州老家味道食品公司,对投资商和企业高管子女入学问题进行回访。公司负责人王红颇为感慨:“企业保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特别是员工和投资商的子女入学、住宿问题,都亲自帮我们协调办理,现在不仅是企业在公安发展安心,我们也都愿意留在公安发展。” 据了解,从园区成立之初的“五位一体”到现在“十问十帮”,全县共有近180名驻企干部,他们发扬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良好的营商环境正成为众多客商留在公安安心发展的理由。 金融超市来服务 作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2022年,公安县将营商环境机构常设,成立县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同时将服务触角向园区延伸,成立政务服务分中心。目前分中心进驻了20个涉企服务单位,按照企业全生命周期轨迹,从企业开办到项目审批、生产准营、企业注销,实现所有事项在综合窗口一次办理,真正实现分中心之外无审批。 园区分中心的成立,实现服务窗口前移,更好地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创净产业园负责人蔡道香在公安县创业已有8年,从造纸行业转战化工行业,在企业建设过程中的能评、安评、图审等环节,园区分中心都为企业提供了全程帮办代办。 为更好服务企业,县营商服务中心还以市场主体感受为标准,创新开展服务。针对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县营商服务中心将全县11家金融机构整合入驻园区中心,成立金融超市。 湖北景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朱罗恒对此深有感触,“公司每天约收购柑橘一百多吨,需要大量资金周转,农商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为企业在旺季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县营商服务中心主动牵线,金融机构上门服务,为企业解决1000万元信贷资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办事只进“一扇门” 在企业保姆提供贴身服务、政务服务触角延伸到企业家门口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积极破解困扰项目落地、企业开办的难点、痛点。2019年,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成立后,整合10个部门、51个审批事项,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专区,完善前台受理、后台审核机制,基本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为项目开工建设争取了时间。 今年,公安县围绕降成本取得重大突破、巩固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重点领域攻坚3个维度,提出20项工作举措,制定140项任务清单,全面打造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自由便利的开放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完备优质的要素环境、完善便捷的设施环境。县政务中心主任雷青松介绍,“通过推进工业建设项目‘先建后验’‘拿地即开工’五证同发、并联审批、联合竣工验收等改革,平均为企业节省项目建成投产时间近3个月。实行中介服务政府买单后,共为企业节约成本近1000万元,企业获得感、满意度显著增强。” 行政审批“即办结” 据统计,近年来,公安县通过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营商环境机构职能体系、实施行政审批倍减工程、深入推进“一事联办”等创新举措,政务服务“四办”“四减”成效明显,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减少169项,减材料率达35%,审批时限压缩95.4%,“即办件”占比达91.66%,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比下降35%,行政许可审批基本实现即收即办、立等可取。 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张新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创优营商环境,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不断探索改革创新,全力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公安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