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驻荆州经开区记者 黄思明 通讯员 徐言玉 走进荆州经开区西湖街道,屋舍换上“新衣”,路灯彻夜不熄,刷黑不久的乡间道路宽阔整洁,让人眼前一亮。 “干群同坐一条小板凳,同议一件事,也同干一件事。”西湖街道相关负责人坦言,以前是“大家看着党员干”,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后,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形成了“我要干、主动干”的良好氛围,有效破解新时代基层治理之难。 让群众共谋 麻林村是一个老旧移民村,曾经村内公共设施年久失修,如今,这里凉亭挺立,绿树成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从去年开始,围绕共同缔造活动,麻林村开了一场又一场村民连心会。村党总支部书记廖春生说,“会上,议的都是改造前庭后院、清洁家园、修缮老旧公共设施的事,村民热情很高,最后表决,把决定权也交给村民。”在一场场会议和一次次清洁家园实践中,该村逐步探索出“党总支+党小组+党员+村民”四级联动机制,找到“共谋”的关键点。 “天蓝水碧房屋美,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村民连心会上,村“两委”按村民提议通过了改造方案,让“共识”从“共谋”中孕育而生。改造过程中,村民积极响应,既出钱又出力。历经3个月工期,该村共改造墙体2200平方米,更换门窗53套,铺设步行道1300平方米,新建500平方米健身广场,拆除原老旧电线杆10余根,并实施门前绿化、亮化工程,实现“自己的家园自己建”。 找能人领路 今年2月,乡村能人秦再军被聘请为西湖街道发展顾问。“我要充分发挥探路先锋作用,先富带动后富。”经过在蔬菜种植领域的多年探索,他早已看到农业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承诺带领乡亲们闯出致富路。 组织不引导,自己不动手,就不会有乡村振兴的光明未来。共同缔造活动中,西湖街道党工委主动扩大“朋友圈”,在街道范围内遴选产业带头人、乡贤能人、离任村干部等15名优秀人才,担任乡村振兴发展顾问,聘期3年,全程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发展顾问点子多。”在村民连心会上,一位村民说,原先村里发展产业,大家有想法,但苦于没有技术,是“三个臭皮匠瞎琢磨”。“现在发展顾问来了,他们有技术、懂市场,终于有了‘诸葛亮’,一定能带着我们办好产业。” 把产业做大 每天一大早,西湖街道青岗岭分场的居民就会集体到分场稻田里除草,“这是我们村民自己的产业,当然上心!” 产业发展是共同缔造的关键支撑。为了做大产业,做强集体经济,带领居民增收致富,青岗岭分场先后召开十余次党员群众代表大会,会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决策共谋,激发了村民参与集体经济建设的内生动力。青岗岭分场推广虾稻共养生态循环农业种植模式,现已有600亩农田投入运作,每亩为种养户增收1500元,实现了村集体、农户、合作社收入同步增长。此外,青岗岭一组将村集体100亩土地入股景陵园公墓参与管理,并投资300万元入股岑晟汽车电子产业园,实现多渠道增收。 “青岗岭是我们街道共同缔造示范点之一,旨在以点带面,形成一村一品产业特色,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共同缔造为乡村振兴之梦插上腾飞的翅膀。”西湖街道负责人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