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版:洪湖新闻

洪湖市早稻再生稻全面栽插

    本报讯(通讯员田俊杰)“再生稻在我们村发展的也很快,我去年只种一季中稻,和村里再生稻种植户相比较每亩少产粮食900斤。今年我家35亩地全部种植再生稻后一种两收可以增收30000斤粮食,可增收近4万元。”曹市镇庙湾村种植户张成涛在洪湖聚丰农业合作社发秧现场介绍。

    4月15日,天清气朗,气候温润,正是洪湖早稻、再生稻秧苗出棚入田栽插的春播黄金时期,洪湖市各乡镇全面开始早稻栽插作业,一派繁忙的春播生产田园景象。

    洪湖市早部署、早谋划,推进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粮食生产目标分解到各乡镇区街道,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同时在早稻生产方面出台政策奖励推进早稻连片种植示范基地创建,目前已在全市铺开,各地种植积极性高,人努力,天帮忙,赶上今年春季气候适宜,雨水充足,秧苗生产质量好,在育秧主体和农民自营的秧苗生产基地,一片郁郁葱葱、苗齐苗壮的壮观景象。

    峰口镇洪卫村天城垸种植专业合作社,60个育秧大棚里秧苗根系健壮,叶片绿油油一片生机。“合作社主要服务本村和周边农户,通过近几年发展,红卫村今年再生稻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比去年增加1000亩左右。由于产量高,米质优,效益好,农民扩种再生稻积极性很高。目前已栽插大田6000亩。”峰口镇红卫村支书,合作社负责人张传明介绍。

    在戴家场镇聚丰农业合作社发秧现场,车水马龙,一片繁忙,镇上驻村干部李承英和农技员一早就来帮助维持秩序。“来的农户太多,都把路堵了,镇里非常重视,我们来帮忙疏导。预计今天发秧苗能满足2000多亩的大田移栽。”戴家场镇农业服务技术员田伟说。

    “曹市镇再生稻插秧机侧深施肥已经开始,预计每天可以栽插120亩,新技术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保障了秧苗的新鲜质量,解放了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亩均质。”曹市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颜波介绍。

    “今年各地举办的早稻示范田面积均在500亩以上,洪湖市出台政策支持粮食集中连片生产,于4月15日开始插秧,鼓励工厂化育秧,既能保障秧苗质量,又能减少农户育秧秧苗质量不统一问题,减轻农民育秧生产负担,提高栽插效率,同时为短期务工农民带来工作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全程技术支持,规模化育秧还便于采用机耕机播、统一绿色综合防控等关键技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中心主任郑普兵介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