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荆州要闻

荆江报告(下)

    (上接第1版)

    对此,市委书记吴锦作出深刻阐述:治荆楚必先治水,治水重在治江,治江首在荆江。水的问题,表象在江河湖库,根子在流域。流域之变是荆州之变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将流域作为治理和发展的基本单元,分区分类建立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因地制宜确立经济社会发展正面清单。

    只有在安全前提下的发展才是有效的。负面清单,管控着安全,就是要明确哪些事不能做;正面清单,关乎着发展,就是要明确哪些事应该做。

    荆州站在为全局计、为长远谋的高度,注重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构筑坚如磐石的安全发展底线。荆州也正在以流域综合治理为突破口,续写长江大保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行动路径

    立足四化同步推进振兴跨越

    规划指引,号角催征。

    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高质量发展,荆州,使命如山。

    2022年,荆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第2、第3位,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双双突破3000亿元大关。

    但是,发展不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依然是荆州最大的实际。

    破题之路在何方?

    荆州用行动作答:抢抓流域综合治理重大机遇,做好四化同步发展“后半篇文章”,以“治水”杠杆撬开“两山”转化通道,让荆州大地万涓清流“流金淌银”。

    四化同步发展。“四化”为路径指引,“同步”为内生动力,核心是激发并联效应、实现整体跃升。

    俯身伏案解题之中。市委、市政府紧扣流域综合治理关键,把“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坚持以水为媒、以水塑形、以水促产、以水安城、以水铸魂。以流域综合治理定空间规模与结构、定产业类型与布局、定城镇形态与功能、定文化本源与呈现、定交通组织方式、定资源要素禀赋、定生态环境容量,探索具有江汉平原特色的四化同步发展新路——

    新型工业化方面,统筹实施产业链协同发展、技改提能强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绿色智能引领“四大工程”,力争每年培育350个预增产值过2000万元工业增长点、100个过亿元工业增长点;高水平建设“荆州科创走廊”,高规格建设“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

    城镇化方面,协同建设宜荆荆都市圈,建设当枝松宜、纪南沙洋、荆州潜江协同发展区,实施城区领跑、县域崛起、镇域发力、乡村振兴“四轮驱动”,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方面,建设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种植大基地,培育本土农产品加工大龙头,打造“荆州味道”大品牌,抢抓预制菜产业大变量,拓展农产品集散和交易大市场。

    信息化方面,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生态建设,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实现信息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四化并联,同步跃升。未来荆州,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将实现信息化赋能、新型工业化创新发展、城市高品质建设、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的新格局。

    擘画未来

    锚定“四大目标”书写发展答卷

    江海乘风启新程,宏图大展露新颜。农业基础、沿江区位、历史文化、水乡古城特色,是当前荆州的“四大比较优势”。

    流域综合治理进程中,荆州誓将优势变胜势,主攻打造农产品交易与集散基地、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江汉平原生态宜居城市“四大目标”。

    ——实现“四大目标”,我市将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支撑,加快实现2小时可达长江中游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群;

    ——实现“四大目标”,我市将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支撑,依托荆州长江“黄金水道”与南北水运新通道、浩吉铁路和焦柳铁路“十字交叉”优势,打造荆江岸边“新沿海”;

    ——实现“四大目标”,我市将完善教育科技人才体系支撑,把荆州建设为科教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创新之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示范之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承接之城;

    ——实现“四大目标”,我市将完善荆楚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支撑,让中华文明荆楚文化地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精华段、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典范在荆州呼之欲出。

    向着“四大目标”锐意进取,荆州乘风起势——

    建设农产品交易与集散基地——2月12日,2023年全省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开门红”暨国家级荆州农产品交易与集散基地开工仪式举行。57个体量大、质量优、带动力强的农业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48.35亿元的18个农业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

    向“高”而攀,从“新”出发。这高舞“农头”辐射四方的“开门红”,同样是荆州抢抓流域综合治理机遇的“开门红”;

    建设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2022年11月1日,荆州·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集中开工仪式举行。荆州市铁水联运物流中心、荆州港务集团公司铁路专用线、荆州松滋港铁物流园、荆州港盐卡(三期)多用途码头续建工程、荆州港盐卡(四期)多用途码头工程、荆州智慧港口新基建项目等11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88亿元。

    “铁水公空”兼备,高效顺畅“江海直达”。荆州多式联运优势凸显,高标准建设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重点打造煤炭、铁矿石、农产品、化工产品四大铁水联运集散交易基地;“荆州依托‘双十字’通道服务运输结构优化调整铁水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成功入选全国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区位优势加速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荆州交通新格局打开,畅联世界与未来。

    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最美四月天,首届楚文化节圆满落幕。一场文化盛宴,让楚文化大放异彩,让荆州受举国关注。穿越古老与现代、连接历史和未来,荆楚文化画卷就此打开。荆州这座活力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自信之城也为世人所认知。这是古老的荆州,从数千年厚重的历史文化中找到新时代发展之路,释放出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的强大气场。

    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扛起楚文化保护传承大旗,探寻根脉,守正创新,打造新时代楚文化权威阐释地、场景再现地、活动聚集地、文旅目的地。

    江汉平原生态宜居城市——打造水乡古城,实施中心城区生态水网连通工程;打造“荆江风情带”,西起学堂洲,东至盐卡码头,临江仙公园、万寿公园、荆江园、沙市洋码头、柳林洲公园串起中心城区沿江好风光;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总面积达1596.02公顷,绿道长度122.6公里;先后创建6个国家湿地公园和5个省级湿地公园……

    蓝图,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变实景;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被攻克。

    荆江两岸,项目建设奏响奋进之声,鱼鸟共生展现生态之美,碧水青山织出锦绣画卷,产业蓬勃锻造强劲韧性,高质量发展激荡澎湃动能……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足音铿锵。

    这是全市上下抢抓新的发展机遇,守牢“六条底线”,发挥“四大比较优势”,向着“四大主攻目标”,昂扬勇毅跨越前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荆州加快成形起势,其时已至、大幕正启!

    编后

    今年4月,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五周年。五年来,荆州儿女扛牢责任、担当作为,全面打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荆州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岸更绿了、发展质量更高了。

    巨变,还在继续。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和谆谆教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荆州作为”贡献“长江之治”,以“荆州担当”作答“时代之问”,荆江和荆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