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报讯(记者熊丹)记者从5月8日召开的平安荆州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全市政法系统持续深化平安荆州建设,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幸福指数、安全指数。2022年,我市“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测评结果创历史最佳,群众安全感、公正执法满意度、矛盾纠纷调处有效率、扫黑除恶行动评价四项指标均居全省前三。 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去年,全市政法系统深入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十大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各类突出违法犯罪,实现“三升三降”。八类暴力犯罪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14.3%,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7.7%,盗抢骗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13.2%;命案发案数同比下降15.79%,创近十年新低;亡人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6.67%、18.95%,实现大幅下降;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扒窃、伤害等警情同比下降77%、69%、37%、25%。此外,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诈骗、养老诈骗违法犯罪活动,破案2198起,为群众直接挽回经济损失1.12亿元。 扫黑除恶斗争走深走实。去年共打掉3个涉黑组织、2个恶势力集团、23个恶势力团伙,刑拘黑恶犯罪嫌疑人280人,立案审查调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39人,查扣冻涉案资产3283.48万元。启动教育、金融放贷、市场流通3大领域专项整治,让黑恶势力无处生根、无处藏身。 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全面打响“追赃挽损”“超审限、执行难”等五大法治护航攻坚战,去年共挽损3942.95万元,执结相关案件14722件,执行到位金额16.37亿元。开展“十问十帮”行动,实施规上企业法律服务共享计划,对927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发布48个涉营商环境“红黑榜”典型案例。扣好规范执法“第一粒扣子”,排查化解安全隐患5210起,调解涉企讨薪纠纷342起,帮助企业解决复工难题1800余起。 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倾力打造群众身边的“平安超市”,建设2045个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出台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荆州的“八项措施”,持续开展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系列创建活动,基层联创联调联治力量不断壮大。 下一步,全市政法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筑牢安全稳定“四根支柱”,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荆州。 编者按:5月8日,我市召开平安荆州建设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会上,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负责同志通报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市中级人民法院: 用法治匠心营造“六大环境” 近年来,荆州两级法院着力营造宜商安商“六大环境”,以法治之力保安全、稳预期、提信心、促增长。去年,市中院牵头的“执行合同”指标排名全省第二,荆州区法院在全省111家基层法院考核中排名前十。 全市法院致力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审结刑事案件4704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审执结涉黑涉恶案件37件,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317件507人;坚持把涉企案件作为审判管理监管重点,审结民商事案件30524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保持在99.8%以上,三年以上未结案件基本清零。 全力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受理相关案件704件,审结697件,结案率达99%,创新“法院+知识产权局+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工作模式,知识产权纠纷调撤率达75%;全面加强破产审判工作,审结破产案件46件,消化债务、盘活资产15.91亿元,安置职工9172名,实现破产处置府院联动、“破产收费100”、破产专项基金等工作机制“全覆盖”,全力保护市场经济“源头活水”。 倾力营造诚信践诺的信用环境、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开展规范执行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执结涉企案件6871件,执行到位16.37亿元,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执结率99.2%,打造财产查控处置2.0版,实现移动执行APP全覆盖,取消财产定价费用,用时缩短至7天,全面应用“一案一账户”系统,发放执行案款1.1万笔10.48亿元;积极推进法治荆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审结行政案件1060件,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规范,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99.8%,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协调联动,发送司法建议11份,邀请旁听庭审2181人次,定期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积极监督、支持政府依法行政。 下一步,荆州两级法院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用法治匠心筑牢“六大环境”硬核支撑,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荆州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与保障。 (记者 熊丹) 市公安局: “一体化”打防犯罪护民安宁 荆州市公安机关牢固树立一体化治安理念,进一步聚焦涉黑涉恶、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枪毒诈赌黄”等突出违法犯罪,全力提升群众“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去年刑事案件破案数、抓获数较前3年平均值上升100%、125%;亡人交通事故数创近10年新低;“百日行动”名列全省第二,“雷火行动”位居全省第三,荆州公安重点工作绩效考核排名全省前三。 全市公安机关严打民生领域犯罪,以“雷火”专项行动为抓手,成立市局战狼队、县市飞虎队、所队侦查组、青年突击队等“专业打击队”,去年共破获传统“盗抢骗”侵财犯罪2500起、抓获2575人,分别同比上升24.1%、100%。通过“打、防、管、控、治、宣”精准施策,去年共破获养老诈骗类案件30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16人,追赃挽损8017万元;见面劝阻高危预警66万人,止付15.1亿元;通过整治突出问题、堵塞行业管理漏洞,累计暂停金融、通讯行业开卡业务网点151家、黄牌警告3家。 全市公安机关日均投入1000余名警力,建立中心城区“1、3、5分钟”联勤快反机制,对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殴打他人、聚众斗殴和侵犯妇女或未成年人权益案件零容忍、出重拳、下重手,去年破获该五类案件数、刑拘数同比上升45.4%、30%。开展“每周一清”“千警大清查”,有针对性地查隐患、捣窝点、清“毒瘤”、除“污垢”,去年共破获涉毒案件282起、涉枪支案件116起、涉烟花爆竹治安案件174起。 全市公安机关着眼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172项交管、户籍、出入境业务“一网通办”,29项市级审批事项审批时限缩短65%,为群众办理证照72万次;深入开展“十问十帮”活动,去年共破获涉企案件138起,追赃挽损1.48亿元,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全市公安机关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打击整治一体化工作思路,“打”字当头,“防”字为要,“智”字支撑,“管”字兜底,着力解决侵财犯罪这一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极大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 张明金) 市人民检察院: 用“检察担当”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四大检察”综合保护职能,扛牢流域综合治理重大责任,以“检察履职”刷新“荆江之美”,用“检察担当”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全市检察机关依法打击犯罪,共受理污染环境、非法捕捞水产品、非法采矿等涉长江流域犯罪案件674件1123人,办理审查逮捕案件98件176人,审查起诉案件576件947人。公安县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洪湖湿地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全国检察机关湿地保护典型案例、2022年湖北省政法改革十大典型案例;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方面,依法加大对非法采砂等严重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先后办理长江非法采砂涉黑案——张新民等14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长江首例“联营船队”非法采砂案等典型案件。 全市检察机关持续开展服务长江大保护、流域综合治理、非法码头整治等专项法律监督活动,共办理涉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刑事、民事、行政监督案件27件,制发涉及流域治理类检察建议17件;公益诉讼方面,通过磋商、检察建议、现场督导等形式,严密开展涉长江流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共立案办理涉及长江公益诉讼案件352件,依法提起诉讼29件,所有诉讼请求均获法院支持。 全市检察机关注重强化多方协作,凝聚长江流域综合治理合力,加强“府检”联动,主动对接自然资源、水利湖泊等部门,建立有关协作机制,与水利、林业等部门建立“河湖(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聘请相关部门专家担任检察官助理;加强与人大、政协联动,邀请政协委员担任“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加强司法协作配合,全市两级检察院均与公安机关成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石首市人民检察院联合法院共同建立麋鹿、江豚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加强流域区域协作,荆州区、沙市区与潜江、沙洋等地检察机关建立长湖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洪湖市人民检察院与赤壁市、嘉鱼县等地检察院携手建立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协作机制。 (记者 陈雪玲) 市司法局: 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近年来,市司法局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上的重要作用。 市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织密矛盾纠纷排查及多元化解基层网络,通过吸纳基层法律顾问、“两代表一委员”和退休法官、检察官、司法行政干警等专业人士,打造我市专业化、法治化的调解员队伍。全市现有各级人民调解组织2104个,人民调解员7854人,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网络全覆盖。 同时,在建好市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县(市、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和乡镇(街道)大调解中心建设,通过明确部门职责任务,加强诉调对接,不断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体化解决。2022年,市区两级矛调中心调处成功1158件纠纷,涉及金额1.15亿元。 市司法局健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充分发挥村(社区)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工作人员、法律顾问、社会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持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做到矛盾不上交、不激化。2022年,全市各级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2369件,化解率达到95.65%。 该局强化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紧盯易引发“民转刑”案件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加大源头预防、滚动排查和多元化解力度。去年,全市共调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7754件。 同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对于简易纠纷,坚持在村(居)就地化解;对于疑难复杂纠纷,村(居)全力做好疏导工作,由乡镇(街道)及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进行化解,确保纠纷不出乡镇(街道)。 通过推动群众自治参与等方式,该局发动法律明白人,网格员、平安志愿者、法律志愿者、退休党员干部等热心人员,积极参与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工作,引导群众依法利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将社会矛盾化解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上,推动全市形成“人民矛盾人民调,社会矛盾社会调”的良好局面。 (记者 安娇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