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建焕 陈荣力的非虚构类作品《夜销店》,强烈地吸引着我的阅读兴趣。初读这篇作品,还是一如既往感叹于作者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文中所用词汇常常让我忍俊不禁,印象深刻。比如第一节第二段,“虽然《鸭绿江》杂志以扶持年轻的文学新人闻名,但显然当时我严重混淆了文学新人和文学爱好者之间的界限。”这句曲折表达读起来回味无穷,比起“我当时文学水平不够,所投稿件被拒绝刊用”要诙谐俏皮得多。再如文章第四节描述眼镜风波后“我”的反思颇有韵味,“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一扇门帘半掀着,但奇怪的是门帘外面还罩着一层沙曼,透过沙曼我可以模模糊糊地窥见门外的纷繁复杂和变幻莫测,而门帘下的那条路,却是清晰的。”这个情景下梦境描写要比直接的心理活动或行动描写高明许多,它更能使读者产生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感受。 在人物处理上作品也亮点频出,无论是工笔手法描写脾气暴躁爱占小便宜的丁六四,还是写意写法侧面提到的与村民“哑巴”有染的鳏夫老楚,抑或素描勾勒的女儿已经7岁但自己打扮还是很时髦的“阿飞”丁斐。因为他们的形神俱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闭上眼便浮现出他们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 给人印象更深的是供销站另一位同事“隈灶猫”张法的刻画,成为作品篇章结构上的最大亮点,即起转承合之中贯穿前后照应。比如张法一出场作者着力描写他如今的平庸,具体说来他外貌普通,身高不到1.6米,体重不足90斤。更要命的是看起来人设较差,举止猥琐而且喜欢传播流言蜚语,让读者对他几乎产生不了任何期待。然而在后面的情节中,张法的人品指数缓慢爬坡,无论是他看到我被站长叫去兼管夜销店而情绪低落时的及时安慰,还是帮助我顺利处理“眼镜”风波以及事后给我作出的分析指导,还是当老楚肠癌晚期突然去世后主动挺身而出,出色地承担起了供销站食堂厨师这一重要任务,凡此种种,都为这位原本在读者心目中印象分颇低的中年男子挽回了不少颜面。对张法的描述让读者能够从满身缺点的他通过自己的勤劳聪明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得到启示,从而汲取精神力量,勇敢承认自己的各种性格缺陷,在任何困境中始终不忘努力,最终打开人生的上升通道,享受属于我们平淡却真实的“小确幸”。 当然,作者最精雕细琢的部分,还是有关“我”与山东姑娘小翟的朦胧情感。少年时期男女之间的亲近和向往总是那么纯美和令人难忘,所以作者在描写“我”与小翟姑娘交往前后过程时用尽心力。阅读这一部分,我们会情不自禁直呼过瘾。按照一开始的节奏,读者在阅读两个年轻人晚上邂逅、彼此牵挂和深入了解后,内心真诚期盼美丽单纯的小翟和上进善良的供销系统小伙子能情有所钟。而事实上一开始故事发展也确实按照“两情相悦”的传统模式进行。但作品突然峰回路转,弹出了小翟姑娘的爸妈因为家贫无力帮助她年过30岁的大哥娶妻,希望她能够回家去换亲的情节。虽然作者努力舒缓情绪用平静的笔调,为这场美好但不美满的情感往事作一个总结,但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心细的读者还是不难体会作者对于这段情感的淡淡不舍及对小翟姑娘的内心挂念。 读完《夜销店》后,我最大体会是陈荣力对于语言和主题都能够精当处理、场景和情感都能够细腻描写的深厚功力,真正做到“言意并茂、景情同辉”。这充分展现了他高超的写作水准,值得尝试写作的文坛新人模仿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