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指出,要构建都市圈空间发展新格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其中“提升大城市功能品质和发展能级”是重要的一环。 “宜荆荆恩”四地将城市科学规划与城市发展建设有机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品质提升工程,全力提升城市“颜值”和“气质”,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完善,城市发展能级显著增强,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城市名片不断亮化,彰显独特魅力,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成色更足。 宜昌 稳定加速“拉满”城市辐射能级 5月15日,从小鸦公路拐进正在施工建设的迎客路,沿途都在上演着高铁新城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挖机开足马力加紧作业,运土车来回穿梭,塔吊在高空不断划出美丽的弧线,打桩机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中国一冶高铁新城项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宜昌高铁新城项目自去年年初开工以来,工程建设呈现稳定加速态势,目前整个施工现场各类机械设备超过300台(辆),各类施工人员接近1000人。 站在4月30日主体封顶的宜昌高铁新城城市展厅前,工人们正在按照项目进度进行安装工程施工,工程计划今年9月完工,10月初交付使用,届时将与通车的主干道迎客路一起正式迎客。 宜昌高铁新城现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高铁新城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工作正围绕北站通车时间节点有序推进,谋划的31个2025年前必须完工项目已开工13个,占比41.9%,完成投资29.5亿元。预计到2023年底,累计开工项目将达到24个,占比77.4%;完工项目8个,占比25.8%;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占实施库项目总投资的45.4%。9.7平方公里核心区内以水定型、以水定城的蓝绿空间构架初步呈现,内环外畅的主干路网全线开工,城市展厅及配套景观等展示窗口建成并对外开放,城市主体框架基本形成。 站在观景平台最高点,可以看到交通路网初见雏形、疏密有致,高铁新城将融入宜昌“15分钟通勤圈”。宜昌的地理屏障也被打开,小溪塔组团和龙泉组团逐渐与宜昌主体融为一体,主城形态将从“半月”蝶变成“满月”。 与此同时,高铁新城侧重服务城际间商务、休闲和通勤人群,正好契合了宜荆荆都市圈互联互通的发展融合需求。1小时到武汉、2小时到重庆、4.5小时到北京。届时,宜昌将全面融入武汉“一小时经济圈”、上海成都“一日商务圈”。 同样如火如荼建设的还有东部未来城和科教新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宜昌城市骨架正在不断拓展,产城融合快速推进,”活力“主城不断优化,城市辐射能级不断增强,一幅世界级滨江山水画卷正在峡江大地铺展开来。 (宜荆荆恩主流媒体联盟·三峡日报全媒记者保杰通讯员刘丰云赵志忠周慧) 荆州 “腾笼换凤”蓄能提质气韵新 时至立夏,万物繁茂,老区、新区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一座座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荆州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动力澎湃—— 赶在汛期前,荆州大学城科创园文化创意中心、数字产业创新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等项目部地库封顶;开工2个多月,荆州城市新客厅展厅项目完成总投资的27.29%,展厅墙柱、夹层梁板建设加速推进;荆州火车站北广场及配套设施项目线卧石开槽、附属用房建设迅速…… 5月13日,驱车穿越繁花绽放的荆州城区,从广州回荆探亲的陈新桥感受到了家乡强劲的发展脉搏,对未来充满期待:千年古城如何提升城市能级,迸发新的活力? 对比在外游子阔别多日的惊喜,日见日新的荆州人见证了城市“腾笼换凤”带来的发展跃升—— 突破发展瓶颈,沿长江带状布局的荆州中心城区,不断北扩、西进、东延,建成了经开区、荆北片区、沙北片区、高新区、文旅区,城市“骨架”不断拉开; 依托特殊区位,发挥国内最长重载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十字交汇”、“三纵一横”铁路骨架、高速公路网“五纵三横”,叠加空中航路通达20个城市、复兴大道贯穿城市东西等水陆空铁交通优势,城市“脉络”不断畅通; 提升城市功能,以荆州大学城、城市新客厅、古城小样板等十大重点功能片区为抓手,加速推进大学城学术交流中心、产业创客中心,荆州古城历史街区保护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荆江画廊”长江生态带,城市“肌体”不断丰满; 实施城市更新,一体推进活化古城、更新老城、建设新城,今年新建口袋公园15处、5G基站1800个以上,新增城市绿地15万平方米、城市驿站12个、停车泊位6800个,消灭城区所有断头路,改造升级农贸市场19个,实施3处水系连通整治,消除60%县级黑臭水体等,持续“微改造”,城市“气质”不断提升; 挖掘城市底蕴,今年实施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十大工程”,加快方特东方欲晓、电影活力小镇等45个重点项目建设,活化荆楚文化保护传承带,建设城市文化中心、老年大学,加快数字化建设,城市“魅力”不断绽放。 畅想能级提升后的荆州,东眺,关沮新城、沙东空港新城崛起;西观,高新区国家级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南瞰,荆州大学城迸发新“智慧”;北望,高铁时代都会生活圈、纪南文旅区荆楚文物、非遗传承示范廊道;中瞧,古城小样板片区楚文化、城市新客厅金融商务、长江城市展台荆沙风华。 “建设重点片区是对标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是为了补齐民生短板、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荆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汤光华介绍,今年,荆州中心城区计划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56个,年度计划投资239.72亿元,已开工项目63个,总投资217.15亿元,重点片区加速建设,这些将有力提升中心城区虹吸效应、辐射效应。(宜荆荆恩主流媒体联盟·荆州日报记者荆文静通讯员罗杏子) 荆门 将城市品质提升蓝图绘到底 4、5月来,充沛的雨水和适宜的温度让草木快速生长,海慧沟竹皮河两岸渐渐由土黄变成浅绿、再变成深绿,与蜿蜒起伏的红色滨水步道以及点状分布的几处迷你广场一同,组成一幅清新的郊野河谷风光图。 谁又曾想,此处以前违建遍布、河道淤堵,曾是荆门城区防洪的“悬顶之剑”。荆门市委、市政府将海慧沟防洪排涝项目列为“一号工程”,连续6年高位推进,统筹实施拆违控违、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景观提升,将海慧沟从一处“违建湾”打造成一条生态廊道。周边居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环境改善的福利。 “以前,违建把山都挡住了,拆除后,满眼都是绿色,能看好远,敞亮多了。” “过个马路就可以到河边遛弯,不像以前还要跑去别人单位院子里散步。” “环境变好后,我家门面都好出租些。” 不仅如此,沿着海慧沟路走,向西——罗汉山隧道建设正酣、通车在即,航空路与荆山大道互通项目已开工;向东——象山景区近在咫尺,一座空中廊桥即将跨象山、雨山而建。 海慧沟的改变,就像是种下了一粒品质提升的种子,不断延伸,不断膨胀。它不是偶然的个例,而是荆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前瞻性规划引领下,荆门市委、市政府统筹谋划下的必然步骤。 近5年来,荆门围绕建设现代化精致城市目标,同步推进旧城更新与新区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城市环境、城市能级、城市品质,累计完成城建项目投资260亿元。漳河新区路网骨架全面拉开,中心城区“三环六隧九射”路网体系基本形成;4座自来水厂保障全城用水,3家热源单位供应76万平方米民用集中供暖和51家工业用户生产用热,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8.6%、居全省第三;3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竹皮河城区段实现“水清、水美、水生态、成景观”;162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数万户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成长型城市,进一步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今年3月,荆门市委书记胡亚波在中心城区城市品质提升专题会中表示,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接下来的3年,荆门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关于城市更新及品质提升的部署,依照荆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绘就的蓝图,统筹推进新区发展、园区成长、老城升级。通过系统实施中心城区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标本兼治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不满意的城市病问题,让城市品质“提”在关键处,“升”到人心里。 (宜荆荆恩主流媒体联盟·荆门日报记者李晓雪) 恩施 “街头公园”扮靓城市生活圈 一条条道路宽敞顺畅、一栋栋老旧小区焕然一新、一处处公园美景如画……如今,行走在恩施州城,满眼是秀色,耳畔是欢歌。 5月15日下午,恩施州城旗峰体育运动公园项目工地现场,机声隆隆、焊光闪烁,建设正酣,体育运动公园的轮廓已初步呈现。 “体育运动公园设计要聚焦功能,优化业态,更好满足市民休闲健身需求。”早在规划该项目时,恩施州委副书记、州长夏锡璠就高度关注。 “目前,我们已完成场地平整,苗木、景观场地清理,排水管道及管理用房、清江河侧挡土墙、护坡、球场等基础施工。”负责项目实施的恩施市孺子牛城市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郭瀚介绍,下一步,项目将陆续完成苗木设计优化、管理用房进场、道路设计变更和球场基础设计变更等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旗峰体育运动公园项目位于旗峰大桥附近清江河以西,是清江带状公园的一部分。项目规划用地面积4万平方米,其中,绿化用地面积2.5万平方米,其他用地面积1.5万平方米。公园将建2个户外羽毛球场,2个户外篮球场,2个户外5人足球场,1个户外网球场,1个户外沙滩排球及室外游泳亲水平台、儿童活动场地、室外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健身平台、休憩风雨连廊、石拱桥、停车场等。总投资约2311万元。 除此之外,清江带状公园红江桥至红旗大桥段、金马体育公园也开工建设,包含旗峰体育公园在内的3个项目总投资1.78亿元,建设工期2年。 “明年我就可以在家门口踢足球了。”家住恩施州城旗峰坝旗峰体育公园附近的市民付先生对此非常期待。 当下,“到公园去”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尤其是年轻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理念。 近年来,恩施州委、州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解决实际问题、消除城市病为目标,大力实施城市更新,重点对城市交通、服务配套、旧住宅片区改造等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系统进行改善优化,弥补公共服务短板、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城市面貌因一项项卓有成效的工作迅速刷新。 截至今年4月,恩施州城已经建设了七里坪公园、耿家坪公园、红庙公园、女儿会公园等10多个街头公园。这些小公园不仅成为周边居民健身休闲、欣赏城市生态美景的好去处,也成为城市的一道道美丽生态文明风景线。 (宜荆荆恩主流媒体联盟·恩施日报全媒体记者胡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