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楚韵荆州

与荆州有关的经典古籍(上)

    □谢葵

    荆州本土自《楚辞》之后,没有再产生过具有全国影响和划时代意义的名著。但有几部经典古籍或诞生于荆州、或与荆州密切相关。

    《世说新语》

    刘义庆善写人物段子,其所撰《世说新语》“引书一百六十馀种,至今士林传诵。”风行一时,影响深远。

    刘义庆(403年-444年),字季伯,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历任荆州刺史、江州刺史。

    以剿灭桓玄起家的刘宋宗室,虽然是行武世家,却有爱好文章学术的家学传统。“自宋武爱文,文帝彬雅,秉文之德。孝武多才,英采云构”(《文心雕龙·时序》),“高祖少事戎旅,不涉经学,及为丞相,颇慕风流,时或言论,人皆依违之,不敢难也”(沈约《宋书》)。刘义庆“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才词虽不多,然足为宗室之表”(《南史》)。他生于晋末,魏晋时期的流风余韵在社会上仍具有较大影响。“晋人雅尚清谈,风流映于后世,而临川王生长晋末,沐浴浸溉,述为此书。”(《王世懋序》)“二刘去晋未远,竹林余韵,王谢遗风,不啻身亲酬酢,掇其语言,而挹其丰采也”(易宗夔《新世说》)。宋文帝刘义隆对宗室的猜忌和抑制使他感到畏惧,政治上冷漠和消沉;其清谈家和佛教徒身份,使他具备了相当的文化修养。刘义庆的藩王地位和修养气质使他可能产生与魏晋名士较为相似的境遇感受,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契合。这种个人感受加上刘宋王朝自上而下对魏晋名士风度的仰慕倾向,使刘义庆能够对魏晋名士风度深领其韵,情有独钟,在“为赏心而作”“远实用而近娱乐矣”的创作动机下对材料的选择、编排,使全书主旨恰好与魏晋名士精神合拍,故宗白华先生说:“差不多就可以看作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大约在刘义庆去世60年之后,时任荆州户曹参军的刘孝标对此书作了一番提要钩沉繁征博引的注释,使该书在流传过程中能够依托于这考订精审的注解获得后世学人的广泛关注。刘孝标(462年-521年),名峻,字孝标本名法武,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人。父漩之(《魏书》作“旋之”)刘宋时为始兴(今广东韶关)内史。他生于秣陵(今南京江宁区)。《梁书》本传云:孝标“天监初入西省”,后“坐私载禁物,为有司所奏,免官”“安成王秀好峻学,及迁荆州,引为户曹参军”。又据《武帝纪》,安成王秀于天监七年五月任荆州刺史。则天监初最迟至天监七年五月为孝标在朝的时间。

    安成王萧秀于天监六年为江州刺史,七年丁母忧,诏起视事。五月迁荆州刺史,十一年征为侍中,七、八、九、十这几年皆在荆州任内。孝标注书,应在此期间。

    《荆楚岁时记》

    《荆楚岁时记》作者宗懔(约500年—约563年),字元懔,祖籍南阳涅阳(今河南邓州),八世祖宗承曾任宜都郡守,死于任上,子孙定居江陵。宗承之孙宗炳,字少文,著名画家。承圣元年(551年)萧绎即位于江陵,史称梁元帝。宗懔深得萧绎赏识,是“西府文人集团”重要成员。擢为尚书侍郎,封信安县侯。承圣三年(554年)十二月十七日,萧绎被土囊压死。宗懔被俘入长安。据《北史》本传:“及江陵平,与王褒等入关。周文帝(宇文泰)以懔名重南土,甚礼之。”北周孝闵帝即帝位,即委任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宗懔屈身事敌,以传统观念看,其气节不足取,但此书价值却不能因此抹煞。

    《荆楚岁时记》记述荆楚地区的农事、治病、祭祀、婚嫁等民俗习惯和民间故事。历代校勘版本甚多,并流传日本及东南亚。原书已佚,现存一卷,系明人从类书中辑出。此书问世之前,有专记时令之书如《四民月令》,有专记风俗之书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周处《风土记》等,合以上特点推陈出新者,首推此书。其材料来源有二,一亲历亲闻,二前人记载。本书为民俗学研究提供了系统资料,展现南朝风俗特点,后世影响极大,继起之作不绝如缕。

    书中记述荆楚习俗,常与北方对比,应是被俘之后思乡怀土之作。一说作于江陵,后毁于萧绎焚书,到北方之后根据回忆重写。

    《颜氏家训》

    颜之推(531年-591年),生于江陵(今荆州)。九世祖颜含曾任琅邪(今山东省临沂市)王司马睿幕府参军,西晋永嘉元年(307年)随晋室南渡。大同八年(542年),湘东王萧绎在江州(今江西九江)讲授《老》《庄》,收他为徒,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次年(549年)三月,叛军攻陷台城。五月,梁武帝萧衍被囚死,太子萧纲即位。大宝元年(550年),萧绎在江陵起兵讨伐侯景,派世子萧方诸出镇郢州,颜之推被任为中抚军外兵参军,掌管记。次年(550年)闰四月,侯景攻陷郢州,颜之推被虏,囚送建康。

    大宝三年(552年)三月,侯景兵败,颜之推释还江陵,被萧绎封为散骑侍郎。

    承圣三年(554年)十一月,西魏攻陷江陵,梁元帝萧绎遇害。颜之推再次被俘,遣送西魏。西魏大将军李显庆荐他到弘农,令掌管其兄阳平公李远的书翰。

    天保七年(556年),颜之推想从北齐借道返回江南。高洋拜他做奉朝请,引入内馆,侍从左右,颇受重视。次年(557年)十月,陈霸先废梁敬帝萧方智自立,颜之推因得此消息,留居北齐并再次出仕,历二十年,官至黄门侍郎。

    承光元年(577年),北周攻陷晋阳,灭北齐,颜之推第三次被俘,后被遣送到长安,任御史上士。

    开皇元年(581年),北周灭亡,隋朝建立,颜之推被前太子杨勇召为学士。这年,得孙子颜师古。

    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三为亡国之人”,饱尝离乱之苦。《颜氏家训》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是他一生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珍贵遗产,一直被作为家教范本流传至今,影响深远。

    颜之推去世118年后,其五世孙颜真卿在唐都长安出生。颜真卿曾授为江陵尹,但未到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