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记者 刘洁 通讯员 鲁萌 涂伟 胡艺之 小满后天气渐热,爱“嗦粉”的小伙伴们要注意啦!荆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邹传鑫提醒,河粉、肠粉、凉皮等湿米粉以及泡发的银耳、木耳等食品,在高温潮湿的天气下,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米酵菌酸毒素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这种细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尤其喜欢气温25℃至37℃、偏酸(pH值5至7)的环境。”邹传鑫介绍,高温潮湿的夏、秋季非常适宜这类细菌繁殖,潮湿不透气的厨房、生产车间则是滋生此类细菌的温床。引起米酵菌酸中毒的食品在制作过程中有个共同点,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泡发。日常生活中,大家接触比较多的食物主要有谷物发酵制品、薯类制品、木耳和银耳。 据了解,米酵菌酸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 邹传鑫提醒,米酵菌酸的耐热性强,100℃开水煮沸和高压蒸煮(120℃)均不能被破坏,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因此,预防米酵菌酸中毒务必把牢“入口关”。不要制作、食用酸汤子等发酵面米的高危食品,不食用浸泡过久的黑木耳或银耳,保持食物材料新鲜。谷物食品储藏于阴凉通风环境,注意防潮、防霉变。有不适症状要及时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尽快催吐,及时就医,洗胃和护肝等临床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