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 刘思楫 通讯员 刘小莉)6月1日下午,市农业农村局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珍稀水生生物保护、资源养护与生态修复、现代渔业技术应用与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 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研协作、共同发展”原则,充分利用各自在农业领域的优势,搭建共享合作平台。通过加强科研院所与地方交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以科技创新引领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全市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现有的中华鲟驯养基地和种群资源,依照物种就地保护的生态原则,建立珍稀水生生物物种长效合作关系,进一步完善以中华鲟为代表的珍稀濒危物种长效保护机制。 针对荆州辖区长江径流里程长、湖泊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数量众多、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等现状,双方还将构建大水面生态渔业技术模型,积极开展种质资源多样性评估、鱼类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以及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等工作,为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此外,双方还将进一步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产学研协同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应用,开展绿色、高效养殖新模式研究,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建立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业务信息、专家技术和服务网络互联共享,推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渔业发展新格局,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