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版:01

荆州2000尾中华鲟子二代昨日“回家”

    本报讯(记者刘思楫 通讯员张玉红)“一二三,放!”鱼盆倾斜,一尾尾中华鲟子二代摆动尾巴,游向长江。今年6月6日是第九个全国放鱼日,我市开展同步放流活动,市农业农村局、市中华鲟保护中心、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工作人员及数十名志愿者齐聚荆州长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广场,分批次将2023尾中华鲟子二代放归长江。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4亿年历史,被称为“水生物中的大熊猫”,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和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的旗舰型物种。人工繁殖及放流是保护鱼类物种的关键手段,有助于实现鱼类种质的延续并为野生资源提供持续补充。

    据市中华鲟保护中心主任周青介绍,此次放流的中华鲟个体规格为40至50厘米。近年来,随着中华鲟培育、繁殖等一系列难题被相继攻克,该中心今年中华鲟人工种群子二代繁育达到20万尾,创历史最高水平,截至目前已放流18.5万尾。

    为积极响应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号召,营造关爱珍稀濒危水生物种中华鲟,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提升全社会保护渔业资源的认知水平,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决定在长江沿线开展“全国放鱼日”同步放流活动。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