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 刘蜜 通讯员 荣蓉 王维兴 向曙升 赵梦威 日前,4头从迁地保护区繁衍的长江江豚,在湖北荆州分批放归长江,这是我国首次开展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野化放归工作。作为长江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江豚逐浪见证长江生态持续向好,是荆州长江大保护工作成效的有力佐证,也凝聚着全市税务部门落实绿色税制,服务企业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 服务长江大保护 2018年起,荆州实施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清零”,目前已有70家企业完成“关改搬转”,位于江陵县的荆州市新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据该公司总经理王家瑞介绍,《江陵县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实施方案》出台后,江陵县税务部门积极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等配套财税政策,解除企业顾虑,为搬迁企业办理新厂区房产证、土地证提供帮助。 除新厂搬迁购进固定资产一次性抵扣税款2000多万元外,搬进江陵沿江产业园后近3年时间,公司还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出口退税等退税减税降费政策超过2200万元,及时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链困难,保证了更多资金用于新厂区建设和技术革新。 “充裕的流动资金,让我们在‘关改搬转’中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产品的升级上,实现搬新、搬绿、搬强。”王家瑞说。 2021年,新景化工入选省级高质量发展技改项目奖励名单,今年又获评湖北省第五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为进一步降低碳排放,企业投入了500万元,上线了一套VOC环保设备,促进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总量‘双降’,也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能特科技(石首)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厚思向前来宣传辅导绿色税制的工作人员介绍。 环境保护税实行“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导向机制,减少企业资源浪费、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对长江水体及流域生态环境污染。在绿色税制作用下,高耗能高污染,就意味着高成本高费用,以此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环境治理、发展循环经济。 近年来,荆州市税务部门主动延伸服务链,建立“税务+环保”的信息共享机制,准确获取“重点纳税人排污去向”数据,精准定位、精细服务,大力宣传治污税收优惠和排污缴纳税收“两本账”,看得见的红利,让越来越多的企业从“被动减排”走向主动治污。 “减排工艺提档升级后,环保税每年都能降低至少一成。不仅如此,从能耗上也为我们降低了不少生产成本。”陈厚思说。 减税红利助力企业转型发展,而新的生产工艺又再次为企业带来相应税收优惠,绿色税收的正向激励作用,由此得到充分体现。 一江清水变成了发展活水,石首长江两岸30万亩芦苇、11万亩楠竹、60万亩杨树一片生机,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到石首投资兴业。 去年,仙鹤纸业投资100亿元的高性能纸基新材料项目开工,这是石首市迄今为止引进的最大工业项目。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消耗芦苇58万吨、木(竹)材12万吨,将促进石首长江沿岸的林农产品得到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 守护水清岸美生态 荆州是湖北省长江干流岸线里程最长的城市,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长江中游生态走廊。为保证一江清水东流,荆州市税务部门精准锁定绿色环保产业和生态项目,以环保项目管家、税企支部共建、青年志愿服务等形式,一一对接辖区环保企业,对照梳理环保相关税费优惠政策,根据企业在纳税申报、发票领用、税费优惠享受等方面特点,一户一策,制订个性化、精细化辅导方案,为企业绿色发展提供建议。 (下转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