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医生提醒:夏季蚊虫活跃,一定要做好相关防护 “我的脸被隐翅虫毁容了!”最近,这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晒出同款伤疤。 识别隐翅虫 荆州二医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刘书权介绍,隐翅虫又被称为“青腰虫”,长得有点像蚂蚁,体长一般不超过1厘米,鞘翅很短,腹部全裸,乍看像没有翅膀,故名“隐翅虫”。 看到上面这些“可怕”的后果,大家是不是以为隐翅虫特可怕,其实它并不咬人,只是因为它爬到人的皮肤上后,常常被大家不自觉地打死或压死,这时,会造成毒液大量溅出,毒液酸性值很大,对人的皮肤有很大的腐蚀性。正确的驱赶方式如果发现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正确的做法是轻轻吹走,或者甩开,然后用清水或碱性肥皂水洗净接触过隐翅虫的皮肤。 如果隐翅虫出现在家中,可以用胶带粘住,或用纸巾捉住扔掉,注意不要接触到毒液。 沾上毒液了怎么办? 如果身体某部位接触了隐翅虫的毒液,不要用接触到毒液的地方触碰身体其他部位。用清水或碱性的肥皂水清洗皮肤后,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说明情况。如果皮肤上出现了疑似隐翅虫 皮炎的症状应及早就医。不要自己乱涂药膏,也不要用手去抓挠患处,以防继发感染。 怎样预防 在家里预防隐翅虫最有效的办法,是关好房间的纱门纱窗,防止它进入室内。 到公园、郊区、乡村等地时,最好穿长袖衣裤,并随身携带驱蚊虫用品。可采取各种驱蚊虫措施,如喷杀虫剂或在身上涂驱蚊剂等。 夏季还要提防这些毒虫—— 1.蜱虫 蜱虫前端长有倒刺,发现蜱虫叮在身上时,千万不要生拉硬拽。可用酒精涂抹蜱虫,然后用镊子将其取出。需警惕的是,蜱虫有一定概率会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严重时可致命,因此被蜱虫咬伤后需密切观察,一旦出现高烧等症状立即就医。 2.蚂蟥 在水边宿营、游玩,若发现蚂蟥吸附于皮肤上,切不可强拉,以免蚂蟥吸盘断入皮内引起感染。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击,待其吸盘和颚片自动松开。 3.蜈蚣 不慎被蜈蚣咬伤后,应以肥皂水、石灰水、小苏打水等碱性液体冲洗伤口,以中和蜈蚣的酸性毒液,切勿使用碘酒或消毒水,冲洗包扎后立即送医救治。 (记者刘洁特约记者项其军通讯员李辛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