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版:特别报道

建好『四好农村路』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石首市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纪实

    □文/图记者张世勇邓千通讯员陈东

    走进石首市192个村(社区),一条条平坦整洁的农村公路如玉带环绕,周围蓝天碧水、绿意盎然,连绵的农田延伸向远方。道路的改善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出行,更让他们开心的是,公路不仅修到了家门口,还修到了田间地头,成为实实在在的致富路。

    近年来,石首市委、市政府及市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投资31亿元新建234国道、投资8.58亿元改扩建221省道一级公路,构建了南北、东西走向十字形干线公路骨架网;投资近1.2亿元新建环上津湖产业路、调鲁路、高三线通乡公路,总长50公里。分别与湖南北部的华容、南县、安乡三县公路网深度融合,促进了湘鄂边人文、经济、物流发展的相互激励;着力解决好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完成县乡公路约100公里,通村公路约480公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940公里,打造美丽农村路710公里,新建桥梁16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的交通保障。目前全市农村公路里程2419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车”的目标。

    乡村要振兴,交通须先行。畅达的农村公路不仅成为一条条带动村民致富的产业路,高质量发展“四好农村路”也为石首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生态环保提供了新动能,绘就了新画卷。

    路通民富产业发展成果丰

    石首近年来投资2400万元对全市33.1公里的农村产业公路进行刷黑升级改造,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农村公路就建设到哪里。助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一条条农村公路的建成与无缝对接,沿线村民增长了见识,宽阔了眼界,增添了致富奔小康的创业激情。大家因地制宜,纷纷围绕优质稻米、淡水产品、菜籽油、家禽及蛋制品、生猪、果蔬等六大主导产业强势发力,共同培育乡村新产业和新业态。孵化出各具特色的龙头企业。大垸镇大公湖村的火龙果、高基庙镇马家垸村的葡萄、团山寺镇过脉岭村的鸭蛙稻、调关镇伯牙口村的小龙虾、高陵镇红阳村的黄桃等农产品一村多品、交相辉映,畅销线上线下广阔市场,广受消费者青睐。

    全市依托农村公路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基地54.92万亩,建成现代农业园2个,造就农村新型经营主体2036家。2022年全市农村产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00.59亿元。

    一大批农产品金字招牌被擦得锃亮。目前,“玉石首”品牌企业达8家,其中金祥米业等企业的产品获得农博会金奖,“笔架鱼肚”获第二届湖北地理标志大会暨品牌培育大赛金奖,湖北石首牧原农牧有限公司成功被认定为“省级生猪活体储备基地”。

    路之所及鹿跃豚欢生态美

    石首市地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结合部,既是“长江经济带”和“江汉平原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的覆盖县市,又是闻名中外的“中国麋鹿故里”和“中国江豚之乡”,坐拥长江双岸线区位优势。

    近年来,石首的农村公路建设围绕构筑生态文明进行长远布局,打通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为让长江大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成为永恒不变的主题;市政府投资1821.8万元,于2021年4月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和江豚栖息地建成全长10.279公里的天鹅洲旅游公路,结束了保护区不通公路的历史。该公路依长江故道蜿蜒盘旋,俯瞰保护区鹿跃豚欢景象如沙盘推演,成为生态旅游一大亮点。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当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野生动物繁殖速度与日俱增。目前,天鹅洲保护区及周边的麋鹿数量已达到2700多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长江故道江豚总数达到101头,是江豚迁地保护数量最多的地区,也是创造江豚异地迁徙唯一成功的范例。

    通过沿江公路,石首每年向长江放流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原种亲本500多组上万公斤。还是通过这条路,4月25日,石首将生活在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江豚“放放”和“闺闺”放归长江,实现“迁地保护江豚首次放归长江”这一壮举,充分展现了江豚迁地保护工作取得的长足进步,突显当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显著成果。

    因路而兴文旅融合添锦绣

    建好“四好农村路”,激活乡村旅游。行驶在路上,犹如在画中。在桃花山镇李花山村,昔日的“瓶颈路”、“断头路”旧貌换新颜。以红色旅游、生态园、民俗村为主题的李花山生态公园已初具雏形,一条条农村公路在绿水青山间延伸、在田野阡陌中穿越。置身林木花海中,人们便受到了大自然天然氧吧的呵护。李花山村的变化是石首农村文旅产业道路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石首与本土特色旅游品牌相结合,投资1.65亿元建设了桃花山漆鹿线爱情公路、六虎山生态园旅游公路、天鹅洲滨湖大道、团山寺镇白鹭岭文化交流园公路、东升镇新港口民俗文

    桃花山桃源小镇“五一”旅游市场火爆。

    化村公路、高陵镇杨溥文化园项目景观路,助推了全域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目前,石首已打造出天鹅洲风景区、桃花山桃源小镇、走马岭遗址公园、团山寺生态游等主要旅游品牌。依托自然美,让乡村靓起来。

    建设生态旅游乡镇,依托发展旅游产业,让当地的农副产品销售火爆,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桃花山镇李花山村依托丰富生态资源,带动林果、土鸡、红色研学、餐饮民宿等特色产业与农旅融合发展。桃源小镇建设为李花山村增加村组和群众经济收入近2000万元,同时吸引大量本地群众回乡创业、就近就业,全村45家农家乐旅游增收

    近500万元。2022年,李花山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石首笔架鱼肚、桃花山鸡蛋、天鹅洲荻笋、团山寺鸭蛙稻、六虎山绿茶、调关龙虾、天字号西瓜以及桃花山黑猪肉、土鸡、皱皮柑、血红桃、竹笋等特产远近闻名,有力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也致富了一方村民。

    疫情散去后,石首的文旅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2年接待游客710万人次,旅游综合年收入达46.68亿元。2023年截止到“五一”长假,接待游客31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21.8亿元,打造出了石首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