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匡奕君卢成海 特约记者杜川 通讯员徐智彬张世琳严阁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休系的主体,是党联系人民、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政治保障。 “荆州一医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锻造特色鲜明的‘党旗增辉一医为民’党建品牌,把牢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盘’。”该院党委书记杨继元表示。 党建+疫情防控彰显担当为民保安全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条众志成城的“红色防线”,一个党支部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荆州一医党员干部当先锋、作表率,充分彰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靠前指挥,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2020年初疫情暴发,院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建立“1+7”防控体系,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全院党员干部奋战一线、勇于担当。医院荣获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称号。 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2021年8月,医院充分发挥“哨卡”作用,第一时间诊断出荆州首例德尔塔新冠肺炎患者,并实现院内“零感染”,有效防止了疫情扩散,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 补齐短板,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2022年,面对新一轮疫情,医院党委成立2个临时党支部,24小时内将原胸科医院改造为集中收治机构,72小时内在公共卫生中心扩容1300张方舱床位及300张重症床位,圆满完成集中隔离与医疗救治,确保“应收尽收”。“平疫转换”机制得到检验,再现“一医速度”,受到市委、市政府记功奖励。 齐心聚力,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从“二十条”到“新十条”,医院党委及时调整防控和救治措施,落实“保健康、防重症”的工作要求,将7个病区转换为呼吸病房,重症床位达到388张,开展23个基层单位的巡诊,“一盘棋”调度病床、设备、药品,确保了“应治尽治”。 3年来,医院完成947.7万人次的紧急核酸采集和22.5万剂次的疫苗接种任务,先后选派30余名党员业务骨干驰援武汉、天津、海南、西藏等地,圆满完成各项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任务。 党建+管理提质赋能发展为民促改革 “平疫转换”机制如何经受住疫情大考?2021年8月,新门诊住院大楼投用;2022年4月,市公共卫生中心(北院)开诊……荆州一医在全市率先推进医疗机构改革,顺利整合原荆州市胸科医院,入选“2022年湖北卫生健康十件大事”,成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 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医院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加强公立医院党建,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引领公立医院改革发展。 以提升医院治理效能为目标。医院党委积极推进医院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将公立医院绩考、DIP与临床医技科室绩效考核相结合,提升医院运营效能和发展质量,保障医院改革发展战略的落实。 以激发人才活力为抓手。实施“双培养”“双带头人”工程,把党员队伍建设成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把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成医院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中坚力量。实施《医院人才培养方案》《党委成员联系“双高”人才实施方案》,选拔90余名业务骨干进行精准培养。 以夯实文化建设为驱动。医院党委充分发挥医院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作用,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职业精神;讲好“一医故事”,弘扬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 党建+服务优化惠及民生为民办实事 医院党委践行新时代公立医院职责与使命,坚持“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办院宗旨,树牢为民情怀,聚焦人民群众在医疗服务方面的所需、所求、所盼,提升服务实效,共同缔造“人民满意医院”。 改善就医环境,重塑就医流程。医院实施楼宇亮化、环境美化、道路黑化、智能停车四大惠民利民工程,重塑院内交通流向、增加患者就诊车位、职工车辆主动“让位”三大畅通举措,极大方便群众就医。 举办优质服务案例擂台赛,选树优质服务之星及十优服务科室,促进服务改进大提升。医院优化34项服务流程,开设无假日、便民和药学门诊、知名专家门诊、MDT门诊等,推行分时段预约,前移一站式服务中心,“有困难,找红衣”。 开启“互联网+”便民服务新平台,改善就医感受。打造智慧医疗,推进诊间(床旁)结算、检查结果互认、异地就医结算等信息化便民服务,探索线上问诊、远程医疗模式,为慢病患者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落实“323”攻坚行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心脑高糖”联合网格化工作模式,下乡、进村、入户,开展培训、义诊、筛查,畅通双向转诊“直通车”。 (下转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