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江津笔会

“筷”意生活话团圆

    □ 朱丹丹

    堂妹结婚,聘礼中出现了两双筷子,绑着红绳整齐地放在礼盒中,格外显眼。奶奶看着聘礼说,两双筷子寓意成双成对,男方挺讲究。

    礼下了,妹妹的婚期就快到了,在外亲人的归期也近了。我抬头看了眼奶奶,她仍盯着聘礼出神。她为妹妹夫家的用心而欣喜,也因即将到来的团聚而期待,两双礼筷圆了奶奶的团圆梦。

    筷子在节庆日子里,又变成了一个归乡人。每次给舅舅拜年,快到饭点时,舅妈总会招呼我先去摆筷子。接过筷篮子后,我就开始围着圆桌一双双地把它放好。我带着虔诚伺弄那些筷子,期待着稍后,让团圆归来的人用它来慰藉味蕾。

    行酒令,可少不了筷子助兴。有次我爷爷跟大爷爷酒后兴起,行起了酒令。他们嘴里喊着顺口溜儿,一只手比划着数字,另一只手同时用筷子在桌子上敲打着节奏。筷子击打的节奏时疾时徐,我们围观者心情也跟着起伏。大爷爷手快,用筷子打节奏时还能把筷子调个个儿,看得我们是一阵欢呼。一番博弈后,大爷爷却败下阵来,在我们的起哄中喝下酒。

    大爷爷早年间因参军去了陕西,并在那安家落户,兄弟俩难得见上一面。爷爷与大爷爷年岁日增,再加上路途遥远,这样的团圆更是聚一次,少一次。岁月也在他们的一击一打中更显悠长。

    我还见过一则筷子的广告。一位妈妈一边用筷子不停地搅拌鸡蛋,眼睛还不时地向屋外张望,原来她在期盼归乡的儿子。儿子一进家门,妈妈就端出了早已做好的饭菜。她满眼含泪地看着儿子,不停地往儿子碗里添菜。看到这个画面,我的眼角也湿润了。每逢归家日,我妈妈也会做好一桌子饭菜,放好碗筷等着我,她也会一筷子接一筷子地给我夹菜。现在想来,她也该是多么渴盼来之不易的团聚啊!

    现在,我的儿子也到了学用筷子的年纪。尝试几次不成功后,他就泄了气。我见状赶紧安慰儿子:慢慢练,一定会学会的。儿子目前虽然仍不太会用筷子,但他长大后,记忆中一定有儿时妈妈教他用筷子的一幕,也会有一家人共同享受晚餐的一幕。这种温暖的记忆会驱使在他在成年离家后,仍会想念他出生的地方,并促成与我的一次又一次团圆。

    筷子摆好了,家就近了。家近了,团圆也就到了。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