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荆州要闻

市减灾办发布7月份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警惕区域性洪涝和干旱灾害

    本报讯(记者佘海艳)日前,市减灾委办公室发布7月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报告认为,7月是我市梅雨期向盛夏期过渡的季节,需防范暴雨、雷电、大风、短时强降水、高温热害等灾害性天气给交通运输以及工农业生产、民众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山区需防范强降水带来的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

    7月,我市气温偏高,平均气温28—29℃,较常年偏高0.1—0.6℃;降水略偏多,降水量180—220毫米,较常年同期略偏多。预计7月,长江干支流水位在维持目前水位基础上会出现小幅波动。市减灾办相关负责人提醒,此时土壤水分饱和度高,加之前期反复受雨水冲刷,更易诱发各类地质灾害,相关地区和部门要做好地质灾害排查除险各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报告认为,虽然当前全市汛情较为平稳,但极端天气偏多,易出现各种险情,可能会导致我市防汛抗洪压力不断增加。相关地区要密切关注天气和水情变化,做好防洪排涝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巡查排险。出梅后,我市进入盛夏期,将会出现阶段性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前期降水偏少,可能会出现涝旱急转。各地要高度关注旱情发展,加强水资源调度和管理,在确保安全度汛的前提下做好蓄水保水工作,防止区域性高温少雨酿成旱灾。

    报告分析,7月我市气象条件较恶劣,暴雨、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均有可能发生,极易诱发各类次生灾害。交通方面,各地需重点防范暴雨对道路基础设施的破坏;森林火险方面,警惕出梅后可能出现的阶段性高温天气,加强高温天气背景下的森林火险管控;安全方面,要加强安全监管,指导企业强化工艺过程控制,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生产;农业生产方面,需重点做好洪涝灾害和高温热害防灾减灾工作;建筑工地、露天作业场所、环卫等高温作业岗位危险性较高,各地要落实防暑降温措施,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随着气温急剧升高,外出、涉水机会增多,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也进入多发期,各地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强化溺水警示教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