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谢葵 晚唐诗人李涉(生卒年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人,早年住在梁园。梁园是梁孝王刘武营造的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是以邹阳、严忌、枚乘、司马相如等为代表的西汉梁园文学圈子的主阵地。后世谢惠连、王勃、李白、杜甫、高适、王昌龄、岑参、李贺、李商隐、秦观等人都曾慕名前往。公元744年,43岁的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从长安到洛阳,就住在梁园。直到755年,为避安史之乱,54岁的李白携妻宗氏到南方,才离开梁园。他有《书情题蔡舍人雄》写道:“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 在高手如林的唐代诗人中,李涉似乎默默无闻。但他有一首《题鹤林寺壁》因被选入旧时启蒙教材《千家诗》,几乎家喻户晓。诗云:“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晚唐时期,政治腐朽,兵荒马乱,李涉曾经与弟弟李渤(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曾嘲笑“李渤之陋”)避地南方,隐居庐山香炉峰下。后来,李渤被朝廷提拔为谏官,李涉也被举荐做了幕僚。811年,他被提拔为太子府通事舍人。因直言触忤权贵,被贬为峡州(湖北宜昌)参军达十年之久。 唐文宗大和(827年-835年)年间,李涉被召回,升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他回长安赴任时,弟弟李渤正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做刺史。于是,李涉便顺道探望。当船行驶到了皖口(即皖河入江口,今安庆市大观区山口镇附近),忽然一伙强盗拦住了去路…… 数十人皆驰兵仗,而问是何人。从者曰:“李博士船也。”其间豪首曰:“若是李涉博士,吾辈不须剽他金帛。自闻诗名日久,但希一篇,金帛非贵也。”李乃赠一绝句:春雨潇潇江上村,五陵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范摅《云溪友议》) 《云溪友议》三卷,唐代范摅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 《唐书·艺文志》注称(范摅)为咸通时人。而书中《李涉赠盗诗》一条,称乾符己丑岁客于霅川(今浙江吴兴县),亲见李博士手迹。考乾符元年为甲午,六年为己亥,次年庚子改元广明,中间无己丑。己丑实为咸通十年,疑书中或误咸通为乾符,否则误己亥(公元879年)为己丑,然总之僖宗时人矣。 无论范摅是哪年“客于霅川”,总之他是“亲见李博士手迹”,证明此事的真实性。这首救命诗,《全唐诗》中题为《井栏砂宿遇夜客》,文字略有出入,似较范摅著录 为佳:“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强盗得到墨宝,感觉非常有面子,不仅没有打劫,还赠他银两,一时传为佳话。可见,在唐朝,诗歌的群众基础之好,诗人的社会地位之高。 李涉和武昭私交很深,武昭因受裴度牵连被贬,年近花甲的李涉也被流放到康州(今广东省德庆县),离开长安出发经过武关时,写过一首《再宿武关》“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也非常有名。 唐代荆州、峡州皆属山南东道,李涉在峡州(宜昌)做官十年,对当时比宜昌繁华的荆州自然非常熟悉,想必多次流连,他有一首《寄荆娘写真》(“写真”即画像,日语借用为“照片”)写一个歌女托人送画像给前男友,缠绵悱恻,令人动容。录此与读者共享。寄荆娘写真李涉(唐) 章华台南莎草齐,长河柳色连金堤。青楼曈昽曙光蚤,梨花满巷莺新啼。章台玉颜年十六,小来能唱西梁曲。教坊大使久知名,郢上词人歌不足。少年才子心相许,夜夜高堂梦云雨。五铢香帔结同心,三寸红笺替传语。缘池并戏双鸳鸯,田田翠叶红莲香。百年恩爱两相许,一夕不见生愁肠。上清仙女徵游伴,欲从湘灵住河汉。只愁陵谷变人寰,空叹桑田归海岸。愿分精魄定形影,永似银壶挂金井。召得丹青绝世工,写真与身真相同。忽然相对两不语,疑是妆成来镜中。岂期人愿天不违,云軿却驻从山归。画图封裹寄箱箧,洞房艳艳生光辉。良人翻作东飞翼,却遣江头问消息。经年不得一封书,翠幕云屏绕空壁。 结客有少年,名总身姓江。征帆三千里,前月发豫章。知我别时言,识我马上郎。恨无羽翼飞,使我徒怨沧波长。开箧取画图,寄我形影与客将。 如今憔悴不相似,恐君重见生悲伤。苍梧九疑在何处,斑斑竹泪连潇湘。 李涉此诗在题材上属于闺怨诗。闺怨诗即反映闺中女性情感之诗,题材古老,起源极早,是男作家为女性立言之作。先秦是闺怨诗发轫期。《诗经》有《卫风·伯兮》《小雅·采绿》等。汉魏六朝是闺怨诗发展期,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开始关注不同女性的内心世界,呈现多样化的女性形象。后代出现很多模拟之作,但整体水平不及原作。“魏晋是文学自觉的时代”(鲁迅语),洎乎曹魏,文学始从经学中独立。曹丕有《燕歌行》,是闺怨诗名作。南北朝闺怨诗有很大发展,作者和作品数量均超过前代。如李涉诗中提到的江总,就有《闺怨篇》。 唐代是闺怨诗高峰,内容扩大到商人妇、女道士,不仅写闺情,还反映其生活状况及不幸遭遇,揭示社会问题。形式上更多样,五七古、律、绝,诸体兼备。唐代闺怨诗或表现对下层女性的同情,或抒发怀才不遇的失意,或寄托君臣关系,成就很高,可以说空前绝后。“宋以后颇稀,殆意境为前人说尽也。”(俞陛云《诗境浅说》) 晚唐又是唐代闺怨诗的高峰。因藩镇割据、牛李党争、甘露之变,使王朝风雨飘摇,日薄西山。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诗人找不到出路,把目光转向内心世界、个人情趣。代表者是温、李。李商隐的闺怨诗一洗俗尘,深情款款,饱含诗人的人生寄托和情感皈依。 《寄荆娘写真》开篇“章华台南莎草齐,长河柳色连金堤。青楼曈昽曙光蚤,梨花满巷莺新啼。”即呈现荆州春光,历历如画,令人触景生情。 此诗表现手法上,综合运用了双关、比喻。如“缘池并戏双鸳鸯,田田翠叶红莲香”,以鸳鸯喻情侣,“莲”谐音“怜”。“写真与身真相同。忽然相对两不语,疑是妆成来镜中。”表现画师的高超技巧,也反映主人公的无奈和迷惘。 诗中跨越时空的组合方式,如蒙太奇:“良人翻作东飞翼,却遣江头问消息。经年不得一封书,翠幕云屏绕空壁。”场景的切换跳跃性很大,而又自然和谐。 诗中综合运用了征帆、高唐梦、青楼、斑竹等典型意象,可以说是集闺怨之大成,表现出主人公的追求、无奈、孤独、痛苦、绝望、执着、向往…… 《卫风·伯兮》云:“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自从阿哥去了东方,我头发蓬乱也不管。不是没有香波啊,我打扮给谁看?)自古女为悦己者容,“如今憔悴不相似,恐君重见生悲伤。”《寄荆娘写真》蕴藉委婉,明白晓畅,没有太多典故。作为李涉的代表作,在晚唐闺怨诗中可占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