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书香荆州

他眼里的四季在心里
——读曾新友的山水风物诗

    □ 齐凤艳

    “梅树睁开新奇的眼神/正与你合拍的心情相遇”这是曾新友现代诗《冬·梅》中的诗句。读曾新友牵念山水而写的诗作,我看到了诗人“感物连类”的热情,并且他能够“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从而在悠游山光水色、观物察象,写出不少写景状物之诗作。这些诗作,在平白晓畅的语言中传递情感,营建诗意,易懂且有回味,描摹能传神,思理有别趣。

    曾新友随时感知事物在自己身心调动起来的感觉与情趣,冥思事物中的事理。在《游白云湖》中,我看到,碧水蓄满他的柔情,波纹荡漾着他的春心,它似绸缎,它如彩裙,湖的幽深来自诗人的探索与发现,却佯嗔它既讨人欢心又俘获欢心。诗人就这样在投入中享受自然的美。“朵朵笑脸/生动了四面八方”(《春花》),也赋予了诗人生机与诗情画意。“你露芳花她流蜜/她吐清香你戏蝶”既写出了花朵的姿仪百媚、神态千娇,也暗指了诗人与花朵之间的交融,这是“能入乎其内”。而出乎意外,则是在《葵花》中所指出的在“一种常态”中“经久琢磨”出的感悟等,就是他在《飘逸的春天》中所写的“脱胎换骨”。诗是情感沉潜后自我浸润为一朵出水芙蓉,其中包含着诗人与事物和语言的碰撞。

    这碰撞中,首先是热烈对热烈的回应。比如《春风》:“站在春天的树上/抖开花的衣裳/清香涌起熏人的波浪/让整个世界失眠”;再比如《春》:“东风用劲/撞通了冬天紧绷的神经/流淌的河水/摇响了音乐的铜铃/满枝嫩芽几树新花/蚕食了昨日的凋零/飞鸟的翅膀/扇起了百蛙鼓春”。读这样的诗,我看到诗人也站在枝头,既被风吹拂,又与风携手吹拂万物,而他的诗不也是“鼓春”的蛙鸣吗?这就是艾青说的“以热情点燃着生命”和“生命借热情表现”。从而,曾新友的诗中燃烧着春风与夏火的悸动。于是他笔下的荷花打破了端庄静逸,它们“脸上长着火辣的诗句”“等待/吻火的人迎娶”,这是对荷花意象内涵的一种突破。

    其次,是与山川风物的碰撞。比如《行程中的美丽》:“让思绪开放成鲜嫩的月季/飘逸成芳香的诗/把劳动烹饪成生活佳肴的宴席//梳理行程/像蜜蜂采集季节的精华/酿造人生的甜蜜”。一朵花、一条河、一座桥、一轮月,等等,都为诗人提供了和世界单独相处,同时也和自己单独相处的机会。那时那刻,一个词、一个意象、一个念头,涌现在诗人心中,他徘徊,他思索,他吟哦,在这个过程中他创造出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他借以更好的看世界,观自己的过程。这让我想转用奥克塔维奥·帕斯的一个描述:“劈开宇宙,向自己的体内跳去”。所有的观望,都是在审视自己。

    我发现,曾新友的一些赏物短诗很有古典律诗和绝句的韵味,精简白描将更多的空间供读者飞扬想象和寄托情思。比如这首《品梅》:“把所有的心思在风霜中一路铺展/枝头的笑靥朵朵开放/寒流当纳凉/冰雪当衣冠”。

    读曾新友的诗,从朴实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中,我看到他流连山水时的从容和放松。他慢慢地走,悠然地思。那一刻,他要将自己从繁冗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剥离出来,不牢骚满腹,不故作高深,不老气横秋。他“眼里的四季在心里/总有一种鲜嫩在呼唤”“春的花苞还在绽放/夏的泳装已经登场/秋的幽兰染绿双眼/把冬的收藏放在恒温的心间/保暖”(《四季都有鲜嫩在呼唤》)。抛去积尘,让感知保持鲜嫩,让心灵走向鲜嫩,诗意才会盎然。拥抱一颗年轻的心,做一个简单的人,忘记年龄,活出快乐,在山水风物中,发现“一条心灵的秘密通道/连同/猎奇的足印/踩着细小山路的腰身蛇行/与阳光一起玩耍/给精神受孕”。如此,足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