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公安新闻

互助养老 情暖“夕阳”
——公安县杨家厂镇还迁小区居家养老初探

    □ 记者 刘思楫 通讯员 刘青

    近日,在公安县杨家厂镇柳梓河畔互助养老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当值的社区志愿者凡玉香身着红马甲,忙着为来到活动室休息娱乐的老人端茶续水。“我今年五十多岁,身体健康,每天在养老中心服务,虽然忙碌却很充实,也算是老有所为啦!”凡玉香开心地说。

    凡玉香是杨家厂镇绿化村探索建立的互助养老模式的实践者,该模式强调村民、社区居民间的相互帮扶,费用相对较低,更不会让老人脱离自己熟悉的环境。换言之:以“小老人”养“大老人”,年轻存时间、年老享服务。

    细心谋划 村民失地不失家

    杨家厂镇绿化村柳梓河畔小区主要用于安置该镇绿化村、青罗村、赵家村及马龙村的失地村民,现有682户2387人。村党支部书记熊飞介绍,柳梓河畔大多数中青年村民以务工为生,小区内相当数量的老人存在空巢现象,部分高龄空巢老人还存在生活不便、无人照料、安全保障弱的情况,有的更因为赡养问题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家庭矛盾。

    如何结合柳梓河畔小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养老服务?村“两委”在广泛征求小区居民意见的同时,也向镇委镇政府寻求应对之策。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超坦言,当听到柳梓河畔小区老人照料困境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便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互助养老服务。如何让这种互助养老模式在柳梓河畔小区落地生根,为杨家厂镇基层社会治理蹚出一条新路,刘超和镇委镇政府开始了思考。照搬照抄肯定是不行的,必须结合实际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

    经过调研,220位有劳动意愿和能力的55岁以上小区居民有意愿参与互助养老模式。在此基础上,今年4月绿化村村委会牵头成立了柳梓河畔互助养老合作社。养老服务被分成6大板块:幸福食堂、清洁卫生、心理疏导、医疗帮助、安全服务、柳梓河爱心热线。运营资金则按照“个人出一点、村里筹一点、上级补一点、乡贤捐一点”的原则进行筹措。

    暖心帮扶 老人空巢不空虚

    5月23日,杨家厂镇柳梓河畔互助养老服务中心开启试营业,幸福食堂开门营业。“在农村,老人们习惯一日两餐,我们就依照老人的用餐习惯在上午9点和下午4点提供丰富的餐食,两荤一素一汤,全价10元,80岁及80岁以上老人只需负担5元,对失能老人或生病老人还提供送餐服务。”柳梓河畔互助养老合作社社长林涛介绍说。

    当村“两委”将消息发到小区微信群,老人们在外打工的子女纷纷主动致电村干部,要求为老人购买相关服务,“父母年纪大了,他们在家开火做饭,我们不放心。幸福食堂能提供丰盛的热饭热菜挺好的,价格也不贵。”现在每天有30位老人在幸福食堂用餐。

    林涛介绍,文化活动场所和餐饮服务只是最基本的养老服项目,服务中心每日排班,以2人为一组,开展清洁服务、心理疏导、安全查看等上门服务,特别对录入台账的关注对象进行重点查看。“爱心热线”则由绿化村“两委”成员轮流值班,帮助老人解决送医治疗等实际困难。刘超表示,柳梓河畔互助养老服务中心目前还在起步阶段,这是杨家厂镇对新型养老模式的主动探索,希望能促进更多本地村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提升村民素质,让生活更和谐更美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