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频 李子香甜醉人心,风吹枝头满园春。 世间万物源自大地,一切也将回归大地。大地上的果蔬滋养着人们,人们才得以生存下来。 今年夏天,我回到监利老家,偶然在村里一位熟人的院里见到了一棵李子树。每一条枝丫又弯又沉,上面挂满了李子,个个都是紫红色,形状圆滚滚的,表皮还带着一层薄薄的白霜。我从树上摘下一颗,浅尝一口,味道甜甜的…… 记得小时候,村里杨婆婆门前有一棵李子树。阳春三月,洁白的李花绽放,蜂蝶寻香而来,追逐嬉戏。一阵阵春风吹拂而来,片片花瓣随风飘落。过不了多久,一颗颗小李子便冒出头来,星星点点,散在枝节间。我路过的时候,咂着嘴巴,在心中默念:“快点长大,长得甜一些。” 到了麦收时节,李子树上挂满了“绿宝石”。我有时路过,趁杨婆婆不在家,会偷偷顺走几颗,然后快速离开,到一个偏僻的地方,放一颗到嘴里,即使那股涩味酸透了牙齿,我却仍然舍不得吐出来。或许,这就是童年的味道,阳光灿烂般令人回味。当然,也有令人感伤的地方。有一次我顺走李子时,被杨婆婆抓了个现行,我撒腿便跑,她在后面穷追不舍,真是狼狈至极。次年,杨婆婆在田间劳作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引发了其它疾病,不久便去世了。她门前的那棵李子树,就像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孩子,在风雨中孤苦伶仃的生长着。 没人照看的李子树,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村里小孩看见青李子,即便是没熟,也要扯几颗尝尝。我劝他们等一等,等到麦收时节再吃,他们听从了我的建议。等到麦子黄了的时候,他们个个聪明得很,爬上树,坐在树上吃,专挑熟透了的李子吃。他们还知道,那些表皮开裂的李子,才是最甜最好吃的。等吃够了,他们还要摘一些,把口袋装得鼓鼓的,才肯从李子树上爬下来。 现在回想起来,那份纯真的欢乐,是童年赠予我们最特别的礼物。 后来,我查阅了一些医书,才知道李子有“清肝涤热,活血生津”的功效。《尔雅》云:“五沃之土,其木宜梅李。”说的是,五沃是土质肥沃的上等土壤,它十分适合种植梅子和李子。这样看来,李子生长也是挑土壤的。相传,李子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李白诗云:“火烧叶林红霞落,李花怒放一树白。”写得何等豪迈优美。李花还有美容的功效,对祛汗斑、脸生黑斑等有良效。《本草纲目》记载:“李花苦、香、无毒。令人面泽,去粉滓黑黯。”当然,李子也不能多吃,《随息居饮食谱》记载:“李子多食生痰,脾弱者尤忌之。” 古代没有农药,李子却没被虫类啃食过。朋友告诉我,他种的李子树,从来不喷农药,和小时候一样,随手摘下一颗,抓衣角擦一下,放进嘴里就能吃。我向他说道:“现今市场上买来的李子,大多是用了化学肥料,吃起来不仅没李子味,还要用盐水浸泡才敢吃。”朋友顺手摘了颗李子给我,只见李子圆润饱满,玲珑剔透,放入口中,甘甜生津。其汁液在唇齿间蔓延,醇香绵长,这种原汁原味才是纯真的味道。 夏日的街上,有推车叫卖李子的,这些李子看起来色泽光鲜,实则是被农药“催”大的,吃起来寡淡无味。现在的果蔬,外形是越来越好看了,但味道却不复从前。 也许,并非所有儿时的美味都能在社会转型中传承下来。在一味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的时代,原汁原味的童年味道似乎渐行渐远。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明史学会、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著作权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