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版:文学副刊

农活趣事

    曾繁华

    【题记】

    挑大粪是乡下人经常干的农活,上了年纪的庄稼人珍惜这上好的农家肥。我是农家子弟,有过挑大粪的经历,也听过一些关于挑大粪的有趣故事。

    01

    挑大粪一般被认为是邋遢的农活,看起来令人“厌眼”、心里作“烦”。但庄稼人就不顾这些,常常挑着这些农肥到菜园里施肥。老农说,没有大粪臭,哪有五谷香。虽说是俗语却意味深长。这大粪属于有机肥料,适用于各种土壤,也用于蔬菜、稻秧的催苗肥。一旦施上此肥,庄稼作物就长得“青绿叶旺”,这肥料真是难得。

    过去,农家的厕所一般是露天的大茅缸,有的砌着小粪窖。有的农户很讲究,修了顶棚,地面扫得亮光,能看得顺眼。不管是露天的,还是有顶棚的,总是臭气难闻。我出身于农家,亲近泥土,身上保留着农民的气息,也干过挑大粪的“脏活”。

    我那时在村里当老师,半教半农。等到我家茅缸满了,就要挑大粪了。这上等肥料一是挑往菜园,二是挑往秧田。那时我很年轻,只要有空就要帮家里做点事。单纯的什么也不想,不顾农肥的脏,一瓢一瓢地舀,一担一担地挑。挑着那满满的一担农肥生怕泼洒,一路小心翼翼的。到了菜地还得小心点粪,不让大粪漤着菜叶,顾惜秧苗。

    最要注意的是挑上一担大粪送往秧田(水田)。俗话说,做起来像长工(就是说像个做事的样子)。我一改平时那个模样,卷着裤腿、赤着脚稳稳地挑着一担大粪走在田埂上。要下水田了,更是小心翼翼,赤脚扎泥,沿沟放桶,瓢瓢大粪均匀泼洒。那时,有人给我起绰号,但我顾不了这些,平常就是这样做的,不叫脏、不怕累。

    后来,我成为了一名公办教师,来到镇上的小学教书,随之搬迁到小镇居住。工作日我全身心扑在教学上,但放学后或节假日,我还是喜欢到田野上走走。妻子总是千方百计找零星荒地做菜园,种些蔬菜。我免不了要去菜地帮忙。

    小镇的居民也有部分农户,他们有着自家的“茅坑”(厕所)。在满足自己的菜地后,不时地也让我们来挑几担大粪。我想,在这里挑大粪也得避避“人眼”才好,还得讲点“礼面”。事先与东家商量后,我就选择放学后或节假日,换身衣服挑大粪。我常常早起,趁人家还未起床,挑上两三担大粪运往菜地。经过大路时,格外注意地面的卫生。看着施上大粪的蔬菜,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不久,我家移居小镇的北面。勤劳节俭的妻子又开垦了两三处零星荒地,种上了青菜和黄豆。此时的我已经退休了,时而料理菜园,时而写点小文,也时不时地挑几担大粪给菜地施肥。那施上大粪的蔬菜长得肥大叶壮,经过雨水的洗礼,生长地油绿发亮,采摘下来,用水洗净,加点菜籽油清炒,吃起来清香爽口。这些施上大粪的蔬菜没有污染,吃得放心。我不禁感叹,没有大粪臭,哪有蔬菜香啊!

    02

    乡村人对于挑大粪,总有些情怀在里面。在农村,乡亲们种田全靠农家肥,猪粪、牛屎、草木灰、青苗沤肥等等,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业推行“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可见“肥”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生产队的社员挑大粪也是常事。记得那时的老洋年轻力壮,队长经常安排他挑大粪。那是一个暖洋洋的春日早晨,雨后天晴,早稻秧苗已有一拃深了,要施“动身肥”。老洋赤着脚,穿着五分短裤(庄稼人特有的“西装短裤”),挑着桶挨家挨户的去茅厕里挑粪。他走东家落西家,一路摇头甩手、哼着乡村小调。挑了几担农肥就来一番“打坐”,与村民们聊聊天,从南到北,无所不谈。从墩台到秧田,有一段路程。人去时挑着沉甸甸的担子,两手抓着系绳,有模有样;返回时一担空桶,脚步轻快,逢人谈笑风生。那时,各家各户的农肥是要入账平账的,在谁家挑了几担,他用心记着,当天要到会计那里报账。一个上午下来,来来往往,谁也不知他挑了多少担,悠哉游哉,直到收工。

    老人挑农肥是那么有趣。邻村有个老人,人称“老干部”,为人本分,顾大家也顾小家。他老婆忙着在队里出工,挑农肥的事自然就落在他的肩上。一次,“老干部”开完会回来,有点空闲,就去挑大粪点菜了。菜园里的辣椒、茄子叶片厚绿,白花点点,长势喜人。邻居的菜地田块相连,地角相交。一厢连着一厢的蔬菜秧苗还真有点分不清,只有“二当家”(妻子)最清楚。“老干部”挑了一担又一担,几厢菜地都上满了,就回家歇息。傍晚,他老婆收工路过菜地,看到自家的菜苗都没有点肥,反倒是邻家的辣椒茄子都上满了。回家问清缘由,他老婆不禁火冒三丈。“老干部”听了,气得直跺脚,急匆匆地赶往自家菜地,索性把这些菜苗拔掉算了。好在有人赶来劝阻,他这一肚子的火气才平息下来。“老干部”抽着闷烟,大队里的事他没出差错,但家里的事他却犯了糊涂。

    挑大粪是庄稼人的“家务事”,它看似平常,却又那么有趣。挑大粪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印记,农家人如此忙忙碌碌,忙了家里忙田头,就指望着地里的那份好收成。

    而今我已退休,虽然上了年纪,但挑大粪仍然干得动。保持着那份农家本色,总觉得是一种生活情趣。有时挑着挑着,突然冒出了一个“亮点”,灵感油生,为之而喜。看着菜地的蔬菜绿油油、嫩生生,我也有所感慨:真是“劳有所获,为之而乐”啊。如今,乡村推动厕所改革,变露天为小房,变脏乱为整洁,农家老人挑大粪的比以前稀少了,那挑大粪的场景更是失去了往日的“热闹”。我总认为挑大粪的事体现着庄稼人纯朴勤劳、不怕脏不怕累的美好品质,这是留存在我心里挥之不去的乡愁啊!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