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版:综合新闻

龚场镇新邓村:
文化广场“点亮”村民幸福生活

    本报讯(通讯员邓秋平周弟平童有为)日前,龚场镇人大办公室组织全镇部分三级人大代表实地调研,参加“聚力‘共同缔造’人大代表在行动”墩台座谈会。

    邓家台是龚场镇青泛湖中的一个自然墩台,四周距其他村落有二、三公里路程,民居沿南北河、革命河堤一字排开,人口不多,但路线拉得较长。因地域限制,当地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较为单一。

    远在兰州经商的村民贺双元回乡办事,得知老家正在开展“共同缔造”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但村里娱乐无场地、健身无场所、交流无平台,这一直是村民们的一块“心病”。于是,贺双元有了修建文体广场的想法。当他把这个想法提出后,立刻得到了乡亲们的积极响应。年近六旬的贺辉仕算得上乡里少有的“文艺人”,听说这个想法后,他马上联系了村支书,主动请缨,当上了“带头人”。

    说干就干,广场建设立刻进入了“进行时”。“建文化广场是我提议的,我先出2万元。”贺双元的话音刚落,贺广辉马上说:“我出1万元。”“贺勇这几天太忙了,赶不回来,他让我代表他出1万元。”贺勇的家人说道。

    这是新邓村2组墩台“夜话”会上的一幕,50多名村民代表和镇、村两级干部围坐在一起,共谋文体广场建设事宜。

    乡贤带了头,群众纷纷响应。贺英贵这几年一直在广州打工,家里还有两个小孩,经济上并不宽裕,但他还是拿出了1千元。仅仅两天,就筹资到了20万元。为了开源节流,村民贺辉凤把村里一些身强体壮的村民们集合起来,组建了一支“义务施工队”,打桩、抹灰、搬运、安装,全部由他们完成,没花一分钱。

    村民贺广发今年70多岁,他家正好在2组的中心位置上,听说村里要建文体广场缺少场地,他主动找到贺辉仕,愿意无偿拿出自己的宅基地建广场。

    一听说这等好事,贺辉仕大喜过望,立刻与乡亲们商量。最后一致同意,将贺广发的老屋拆除,投资5万元,在原址旁边空地上建一栋30平方米的小房子,用于贺广发居住,其余面积全部用作广场建设用地。

    场地问题解决了,那这个广场应该怎么建呢?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先后前往仙桃市沔城镇南桥村、洪湖及周边乡镇,实地考察文化广场建设情况,结合相关本村发展实际,制定了一个初始方案,经大家讨论研究后,形成了最终方案。

    经过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一座具有现代气息的文化广场建成了,成为邓家台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如今,每到傍晚时分,龚场镇新邓村邓家台文体娱乐广场上,有跳舞的大妈、打球的大叔和玩滑梯的小朋友,音乐声、歌舞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邓家文体娱乐广场的建成,对于文化生活匮乏的龚场镇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大大改善了乡村文化娱乐环境,提升了老百姓的素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还为发展经济、传播文化、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长期以来,因多种因素制约,龚场镇文化生活单一的村庄不止新邓村一个,但许多村解决问题的办法只限于打报告反映问题。倘若其他村都能像新邓村党支部一样,广纳民意、给予支持、加以指导,把村民们的诉求变成党员干部们工作努力的方向,组织村民们积极行动起来,党支部和村民共建共治,共同修建文化广场,就能让村民们在自家门口畅享丰富的文化活动。

    “希望能在周边修建一个公厕,现在在这里玩的人越来越多,解决上厕所问题迫在眉睫。”村民贺英明说,“还希望能在场地两边增设遮阳棚,能让陪孩子在广场玩耍的大人们能有个坐的地方。”

    “我希望政府能帮我们想办法筹集资金,采购单杠、羽毛球拍等一些运动器材,帮助解决扩建双杠场地和两边墙体粉刷的问题。”村民贺辉仕说。

    “我觉得我们新邓村这个村民集资、政府支援、代表监督共建文体广场的方式可以在我们全镇推广,打造成龚场镇的亮点。”荆州市人大代表胡云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