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负债逐步清了,矛盾渐渐少了,人心也就齐了,发展也就顺了。村头巷尾,村民们谈及现在的变化,无不夸赞白书记是个“好当家人”。 在农户周泽海家中,他向记者讲述了“一面没送出去的锦旗”的故事。 这面锦旗,周泽海已珍藏一年。他拉开衣柜门,小心翼翼取出,宝贝似地展示出来,上面写着“心系人民群众为民排忧解难”。 白展平就任横堤子村党支部书记后,第一件事就是解决村民土地流转费被拖欠的问题。周泽海收到土地流转费无比感激,与7名村民一道定制了一面锦旗,想要送到白展平手中。 “我没做出什么成绩来,锦旗不能要,你们的心意我收下了。从今往后,咱们只要团结一心,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白展平的婉拒,让周泽海等村民更加敬佩。 白展平说的“没成绩”,在村民眼里却是实打实的“惠民事”,修建泵站、结清拖欠流转费……桩桩件件,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针对横堤子村水网密布、地势平坦的特点,村“两委”坚持把产业发展重心放在虾稻共作、现代设施农业等方向。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2.6万元。 队伍强了产业活了 一个党支部能带强一个村,一位“当家人”能带活一个村。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近年来,公安县以党建引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把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有效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让农村发展焕发勃勃生机。 农民致富快,全靠“头雁”带。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无人带、不会带的难题,公安县抓实“红色头雁领航”工程,坚持选用能人,着力选优配强村级“当家人”。 2021年换届以来,公安县调整优化25名党组织书记,狠抓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提级管理和动态跟踪管理,在县级层面招录50名村级后备干部并进行培养,确保每村至少2名后备干部。 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主引擎”。公安县引导各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极大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目前,公安县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埠河镇以同心村为试点,建立党支部引领的“2+5+1”葡萄产业服务体系,通过土地流转和居间服务等方式,每年可为集体增收35万元以上; 毛家港镇引进大型市场主体,以整村流转的方式种植红缨子高粱,预计每年可为片区村集体增收千万元以上; 麻豪口镇引进小龙虾加工企业,建设水产品加工基地,村集体整合利用闲置场地,为企业提供集中收购点30余个,每年可获租金收益20余万元,累计带动上千名群众“家门口”就业; 孟家溪镇青龙村去年开展居间服务改革,通过探索资源居间、劳务居间、生产居间、公共服务居间等四类“居间服务”,盘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50余万元; …… 行走乡村,解码振兴。乡村面貌焕新蝶变,一幅幅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动人场景,无不抒写着公安县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