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礼荣 在沙市区,荆襄河湿地公园虽然是座最年轻的城市公共游乐园,但它却是印证沙市来历的一处最佳历史见证。 相继出现于公元六世纪前后的我国历史地理学经典著作《荆州记》和《水经注》,在对古荆州地貌所作的描述中,相继印证了沙市的成陆史。 2013年3月,位于沙市太岳路北延伸线的外荆襄河公路桥建设工程正在施工中,当一座大型螺旋钻孔机将钻头深入地下18米处时,施工人员发现倾出的泥浆中,竟然挟带着大量的卵石。它们大者有如拳头,小者好像蚕豆,若是清洗掉外面粘连的淤泥,便可发现其与在长江边捡到的别无二致。 依照设计图纸,这座桥的桥墩底基只须灌注水泥层至25米,而当钻孔机打到这一深度时,这厚厚的卵石层仍然深不见底。这一偶然发现,证实今天的沙市,就是古代在长江河床上以泥沙淤积所形成一处大沙洲上而逐步建成的一座市镇。 沙市滨江临水,是长江中游洪泛平原上的一颗明珠。这里寒暖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植被繁茂,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早在远古时代,就是宜于人类居住的理想家园。 早在秦、汉之际,长江呈漫流状行经古中华腹地,流域所至之处,大多是尚未发育成熟的滩涂地,比如后来尤为称著的武昌港、九江港等重要口岸,要么是正在形成之中,要么尚未完全发育而成;而作为沙市的古地名江津,则是在《左传》中便有了确切的载述,到了东汉立国之际,在这里便有了以江陵县所特设的“津乡”做为其政区之名。这也就是《后汉书·郡国志》中所说“江陵有津乡”的由来;而这个所谓的“津乡”,也就是当年国内与白帝城齐名的特区市镇。 南北朝时期,江津作为商贸城镇的地位随着中华大版图政治经济格局的划分,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而得到了极大提升。作为长江中游地区一处重要货物集散地,这里水陆交通的四通八达,使此地在商业贸易方面的社会职能相应得到了大大加强。 南北东西的货物在这里交汇、分发,不仅利润丰厚,同时也方便快捷。作为华中腹地“大十架”交通枢纽上的“天元”,江津以这一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招徕着天下客商,从而令这里的商贸特色格外浓郁,而显得愈来愈活跃的市场交易,也使社会风情发生了显著变化。 南朝时期,因长江主泓紧靠荆州城的南缘由西向东流过之后,再东北行至今郢城旧遗一带,此后即由郢城向南方的江津方向拐了一个大弯,最后进入与南侧江流会合的主河槽,故这一段弯弯的河道,被称之为“江津湾”。在以男女欢情为题材的南朝乐府民歌《西曲歌》中,有一首《那呵滩》,就直接写到了江津:“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 《西曲歌》中的这句曲词是说,当男女主人公在江津湾的港口边依依惜别之时,痴情的女主人公为了挽留住情郎,甚至不说希望他一路顺风,倒是恨不得这船上的篙橹折了,因没办法开船而叫(交)心上人转回来重新团聚。 这种热烈而奔放的爱情表白,亟具荆楚风情。另外,还有一曲《西曲歌》唱道:“沿江引百丈,一濡多一艇。上水郎担篙,何时至江陵。江陵三千三,何足持作远。书疏数知闻,莫令信使断。”在这里,所谓“西曲歌”之“西”,是以南朝都城建康(今南京)为中心而言。有学者考证,由荆州治所江陵到建康的水路行程,正好是三千三百八十华里;而从扬州到江陵,乃是逆水行舟。所以,曲词中说“上水郎担篙”,是说商人们也要跟水手一道,用纤绳拉船逆水而上,故曰“沿江引百丈”。这首乐府是说,当商人们往返于荆、扬二州之间进行贸易之际,往往会在宴饮欢聚的应酬中,与某位女子结下情缘;可聚少离多的日子,总会让痴情女惦念心上“郎”,她们每每将对方偶尔送达的书信展开,一天又一天地计算着情人的归期,以寄托情思。女主人将心头的这份眷恋,编作曲词唱出来,于中可见她们大约是青楼中人,也反映出当年江津一带商贸繁华的兴盛景象。 频繁的商贸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荆、扬二州之间航运业的发展。有一曲《西曲歌》唱道:“布帆百余幅,环环在江津。执手双泪落,何时见欢还。大艑载三千,渐水丈五余。水高不得渡,与欢合生居。”依古制,“斛”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折合约为50市斤);当时的商船,载重量大者甚至一次就能载货三千斛,可见江津航运业的兴盛境况,已到了“布帆百余幅”、樯帆如林的程度。 出现于《西曲歌》中的江津湾河道,便是以今天的荆襄河而作为其留存于世的孑遗。 随着长江河槽的南移以及岸线的变迁,江津湾古河道逐渐演变成一条泄洪通道,由于它连通着荆州城、沙市与草市之间的水系,且可经长湖等地直通汉水,故当地民众称之为荆襄河。 新世纪以来,荆州城区的面积得到大幅度的拓展,由于内河水系的调整,以及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需要,荆州市规划部门主持编修了将古荆襄河河道创建生态公园的设计规划。其范围南起雷家垱,北至徐桥路,西止武德路,以规划通道一号路为东边界。荆沙大道,318国道,荆襄高速横穿规划区。北有金河湾小区。规划总面积51.3公顷,全长约2.6公里。其中,水体面积22.1公顷,绿化面积19.7公顷,建筑占地面积3753平方米,道路铺装面积7.69公顷。驳岸总长度5606米。 经过近4年来的整治、施工,以及全方位的园林绿化,目前荆襄河湿地公园已初现雏形。它位于荆州市的荆州城、沙市区、沙北新区和荆北新区等四大版块的市中心,既以南端盖板型河渠内接荆沙河、东连西干渠,又以北端出口交通太湖港,是市内调蓄、泄洪的重要通道。其河面宽度70米至150米。河两岸绿地宽25米至120米。河水体保护为二类水体。公园被设计成现代风格,曲径逶迤环绕,花坛错落有致,绿篱高低协调,树木疏密搭配,河滩处绿荷红莲相映成趣,苇丛苇林倒影参差,间或一群水鸟掠过,给天地间带来一片生机。它依托于荆襄河原有带状水体,设计构思新颖精妙,许多小品景观达到了移步换景的审美标准,尤其是中段的一座景观木桥,成为整个景区的一大亮点。 荆襄河湿地公园的建成,不仅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场所,而且还有效地改善了周边环境。先前,河两岸的这些土地因均系河滩地,地势低下,既不能种菜栽树,也不能植荷种藕,更不能养鱼喂虾,只是些“鬼不生蛋”的沼泽地,早年间是穷苦人割马草卖以换几文铜板糊口的“穷窝窝”……如今,由于环境改善,土地升值,早有几家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在此投资,修建出了一个个环境优美的高档住宅小区。高楼鳞次栉比,道路四通八达,许多居民入住小区之后,每当到了清晨和傍晚,人人都爱来公园健身、休闲,从而使这一带游客如织,人气大旺,成为本地最受群众喜爱的公共休闲场所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