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版:综合新闻

市税务局践行“三种理念”助推基层税务治理——
党建引领服务为民基层治理行稳致远

    □通讯员谢岳明

    国家税务总局监利市税务局聚焦现代化税收治理工作要求,突出以党建引领铸魂,持续将“以税兴农、以数治税、民生优先”等理念融入基层税务治理的全过程,他们正以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奏响一曲“服务为民、实干兴税、治理有效”的奋进之歌。

    以税兴农赋能乡村振兴新气象

    监利市税务局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三步走”工作部署,积极寻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着力打造“党建红、税务蓝、乡村绿”党建品牌,并将“连线共建有力度、以税惠农有温度产业帮扶有亮度”的工作目标作为其深刻内涵,实现管人与管事相结合、带队与治税相统一,真正形成将党的思想、政策、路线、方针转化为造福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工作的强大动力。

    “连线共建”有力度。连线共建活动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载体,对夯实村(社区)党建基础,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截至目前,监利市税务局已组织相关职能股室与10个派驻村按有关要求开展以“1+2+N”为主要内容的党支部“连线共建”活动,即每年至少在“连线共建”结对村开展一次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每年至少开展讲述身边“以税助农”典型案例或业务培训2次,每年持续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

    “以税惠农”有温度。税收优惠政策是乡村振兴战略“组合拳”的重要一招,为此,监利市税务局积极编印《乡村振兴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并组织业务骨干深入乡村农企农户、田间地头,全力落实惠农助农政策,精准施策,细心呵护和扶持“三农”,对农膜、批发和零售的种子、种苗、农药和农机等农业生产资料等增值税实现“应免尽免”,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产业帮扶”有亮度。监利市税务局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优势,不断探索优化“虾稻共作”生态种养产业模式,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共同富裕。2021年以来,毛市镇卸市村350户养殖户每年实现户均产值136588元,户均纯收入达58571元,远远高于传统的种植收入。近期,由监利市税务局申报的《“研、讲、推”多措并举税助虾稻产业》案例正式入选国家税务总局优秀案例并受到通报表扬。

    以数治税拓宽为民服务新阵地

    监利市税务局坚持“以数治税”理念,以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为抓手,积极打造“云端微厅”,持续提升“非接触式”办税率,真正实现涉税业务“网上办”,云服务24小时“不打烊”。

    打造“一个项目”。监利市税务局向市委组织部积极申报2023年度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云服务“不打烊”心体验“馨感觉”》,旨在依托“互联网+”力量,建设电子税务新生态,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真正做到减事项、减次数、减时间,用税务党员干部的便民“初心”换纳税人、缴费人的“舒心”。全市“非接触式”办税率由2022年的95%提升至98%。

    营造“一个氛围”。在全系统无接触式办税窗口佩戴“网上办税先锋有我”胸牌,同时佩戴党徽,亮明党员身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并推出“党员示范岗”,由党员干部直接承担办税引导、资料预审、业务解答等工作,为纳税人和缴费人提供全流程的业务指导。

    借力“一个中心”。精心打造征纳互动运营中心,由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干部通过登录国家税务总局征纳互动平台远程帮办、远程辅导纳税人和缴费人,实现从无差别服务向精细化、个性化服务转变,并借助特定的网络渠道传递资料,充分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全面提升了纳税人和缴费人的办税体验。

    民生优先开创基层治理新“枫”景

    监利市税务局以党建为引领,通过“三抓”等举措全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真正实现“小事不出分局、大事不出市局、矛盾就地化解”,开创了一道基层治理靓丽“枫”景。

    抓引领。做实“支部建在股室上”,夯实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主体责任,坚持管业务的同时管干部、抓工作的同时抓思想,发挥党支部工作“日常平常经常”优势,做实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重点对象党员党性唤醒、责任唤醒、行为唤醒,引导依法依纪依规反映诉求、解决问题。

    抓源头。在办税厅重点场所成立“枫桥式”党员突击队,以《监利市税务局办税厅值班人员工作纪律》为指导,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涉税引导、主动问需等服务。今年以来,“党员突击队”开展值班问需65人次,收到纳税人、缴费人的税情反馈85条,化解矛盾8起,满意率达100%。

    抓共治。一方面,监利市税务局加强与政法委、信访、公安等部门联系,建立信访共治机制,采用专业化手段摸清信访对象动态,稳控信访对象,在协同共建中织密基层治理与服务网络。另一方面,监利市税务局吸纳人大代表、民间人士、企业家等社会力量参与矛盾化解,聘请法律顾问,为信访对象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引导信访对象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