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图记者 肖潇 孙杨 通讯员 陈龙 深谋划 为大产业打造优配套 俯瞰荆州高新区,一个个正在建设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与现有道路连点成线、连线成网,一张通达便捷、高效有序的区域交通路网正在铺展。 当前,荆州高新区正加速重塑产业布局,加快建设国家级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打造辐射全国的农产品物流交易“航母”。 地处宜荆荆都市圈“圈心”位置的荆州高新区,沪渝高速公路、318国道、428省道将其围绕,复兴大道深入其中,区位优势明显。 如何变区位优势为高质量发展胜势?荆州高新区坚持深度谋划,规划“四横六纵”骨架路网体系,加速提升区域交通畅行能力。 高新区资规分局局长彭晓军介绍,东西方向,复兴大道、荆秘路、农高大道、荆李路(学苑路)构成“四横”;南北方向,太李路、高新大道、武汉大道、高科路、太湖大道、高沙路构成“六纵”。同时,在318国道高新区段还规划了428省道、清刘路、高新大道、马跑泉路、太湖大道、银公路、高沙路,共7个平交灯控路口,加速区域对外交通互联。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荆州高新区聚焦国家级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片区现实交通需求,科学谋划、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加快畅通318国道-428省道-荆秘路-马跑泉路-高沙路组成的环状交通网络。 在2023年荆州高新区实施的15个政府投资项目中,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有10个。高新区住建局负责人赵永斌说:“重点聚焦批发交易片区,通断点、防堵点、增新路,更好地服务即将纷至沓来的人流、车流、物流。” 通断点——打通了318国道与太湖大道交叉路口断头路,畅通从宜昌、荆门方向进出高新区核心区的重要通道;打通了荆秘路至老318断点,使区域交通微循环更顺畅;启动高科路断头路建设工程,完工后,将为冷链物流片区新增一条进出主通道。 防堵点——对已建成的太湖大道(复兴大道至318国道)、江陵路东段(高沙路至太湖大道)、银公路等3条主次干道进行扩建,提升路网通行能力。 增新路——冷链物流片区,正在建设中国供销冷链物流园;预制菜产业园片区,正在开展产业导入。与之同步的是,东西向江陵路西段(太湖大道至马跑泉路)建设工程、南北向八岭路(复兴大道至318国道)建设工程启动,2条新增道路在区域内十字交叉,将形成新的交通微循环。 大产业需要优配套,荆州高新区还在完善区域功能上发力,做实服务产业“大文章”。 现代农业产业园已进入收尾阶段。这里,将成为集数字经济、农业科技研发、大数据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创平台,为“产业兴区”凝聚科技力量。 科技孵化园完成扩容,二期已建成。这里,将为科技型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服务。 企业党建FU化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这里,正为辖区企业提供孵化培育、服务帮扶、辅助强基、赋能提级等“一站式红色服务”,为企业装上红色引擎,赋能发展。 …… 筑基础、建平台,随着一批政府投资项目建成启用,将切实提升荆州高新区发展承载力,为汇聚产业要素蓄势赋能。 强支撑 综合开发引入资本“活水” 日前,荆州高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发出荆州高新区片区开发综合项目招标文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加强合作开发。 促节约集约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以来,荆州高新区坚持规划引领,进一步优化城市和产业发展布局,推动节约集约发展。确定荆州高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土地一级开发主体,同时明确片区综合开发的方向。 片区综合开发有别于过去基础设施项目打包建设。片区综合开发实为“筑巢引凤”过程,在招商引资与产业导入的同时,完善片区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于产业导入,使得片区成为产业体系相对均衡的有机体。 目前,荆州高新区片区开发综合项目已完成招标,将与市场主体加强合作开发,探索采取“政府授权+投资合作+封闭运作”模式,增强片区开发的集约化、系统性。通过财政奖补收益+土地收益+产业收益获取投资开发收益,将成为高新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重要来源之一。 财政资金也是政府投资项目加快建设的重要支撑。 荆州高新区财政局积极申报政府专项债项目,农产品物流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申报发债1亿元、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工程项目申报发债6000万元,已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核通过,进入项目储备库。“我们的目标和路径很清晰,就是锚定产业发展,主动谋划、策划,统筹利用财政资源,强化财政管理举措,更好发挥财政的支撑保障作用。”高新区财政局局长姚庆华说。 今年6月,预制菜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政府专项债已完成申报,全年计划争取上级支持发行政府专项债额度不低于2.5亿元。 快建设 “日周月”强调度稳推进 复兴大道跨江汉运河桥工程施工现场,4根主塔高高矗立,江汉运河两岸边跨已建成,进入中跨与斜拉索施工阶段; 复兴大道西延线,玉石路至太湖大道段已完工并通车,太湖大道至马跑泉路段正在进行沥青摊铺,港北渠至高科路段正在开展污水管道施工; …… 每天下午,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情况都会实时发送到赵永斌的手机上。发现进度滞后,他会第一时间介入,了解清楚项目建设滞后原因,并立即向管委会分管领导汇报,随即启动协调解难工作。 这是荆州高新区推进项目建设“日报告、周调度、月总结”工作机制的日常。今年以来,高新区实行“红黄绿”三色督办,对重大项目建设定任务、明时序、督进度、保高效,通过颜色化、表单化通报项目进展情况,鞭策责任单位加快建设,确保按时序稳步推进。 每日汇总进度、每周调度处突、每月总结研判,不仅盯进度,还重在优服务、解难题。 今年4月,复兴大道西延线玉石路至太湖大道段绿化施工遇难——电力部门要求停止栽种行道树,因为随着行道树生长,其树冠可能突破紧邻的高压线安全距离,存在安全隐患。 了解到这一情况,高新区住建局立即与电力部门对接沟通、协商,按照规划,行道树树种已定,临时更换不现实,而高压线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怎么办?一番协商,项目建设单位作出承诺,定期修剪、管护,严格控制行道树树冠高度,确保不超过安全距离。问题解决了,建设稳步推进,今年“五一”期间,复兴大道西延线玉石路至太湖大道段如期通车。 目前,荆州高新区核心区共有37条道路建成通车,累计通车里程达50余千米。这是荆州高新区铺就的发展路,但远不止于此。 未来,随着高铁西站通车、高速公路交互通道打通、江汉运河码头通航,一张通达便捷、高效有序的交通路网舒展开来,荆州高新区29.27平方千米的空间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将迎来再次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