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特别报道

突破发展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宜荆荆都市圈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之二

    《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指出,要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优化都市圈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能,合力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长江中上游先进产业聚集区。并在“壮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一节中提出,到2027年,共同培育绿色化工、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生命健康4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将宜荆荆都市圈建设成全国先进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截至目前,宜荆荆都市圈在突破发展新能源整车、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区、完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把先进装备制造、科技研发等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风口,迅速壮大成群,助推经济社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宜昌

    “整车”带动,抢抓产业制高点

    7月25日,记者探访传祺宜昌工厂,550多台机器人有序协作,焊接、喷涂、底盘合装、风挡玻璃和座椅安装均实现了100%自动化,在这里,最快每52秒就有一台崭新的汽车产出……

    “我们今年上半年已经实现了产销量4.3万台,同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半。”该厂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叶少剑表示,目前该工厂生产的汽车产品除了受到国内市场青睐以外,也受到东南亚、中东等海外地区客户的广泛关注,今年1-6月,畅销车型影豹和GS3影速出口量快速增长,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出口市场正持续扩大。

    传祺宜昌工厂是宜昌智能制造标杆企业,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线不仅让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迅速提升,也使得该工厂在汽车制造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中逐渐为宜昌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近年来,宜昌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加快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编制印发《宜昌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6)》,推动整车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发展取得重要突破。2022年,宜昌汽车制造产业14家规上企业实现纳入统计产值58.42亿元,同比增长13.05%。

    目前,宜昌已拥有近20家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底盘、车身冲压件、饰板、座椅、动力电池等零部件为主的产品格局。此外,依托本地磷矿资源优势和磷化工产业基础优势,宜昌还围绕磷酸铁等新能源关键材料,加快构建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吸引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等项目先后落户,形成了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闭环。目前,宜昌在建、拟建亿元以上电池及材料类项目达63个,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重点发展以磷酸铁锂为基础的系列动力电池,在建磷酸铁锂电池产能达70GWh,2025年规划产能达200GWh。

    其中楚能一期年产40GWh项目正全力冲刺“8.28”投产;东风欣旺达一期年产20GWh项目主体结构也将于2023年10月30日试产。

    宜昌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推动宜昌汽车产业发展壮大,推进汽车产业向智能化、新能源方向转型,加强与宜荆荆都市兄弟城市的协同合作,为宜昌积极发挥圈内龙头带动作用,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宜荆荆恩主流媒体联盟·三峡日报全媒记者谭强明通讯员李筱谭)

    荆州

    培优育强,挺进转型“新赛道”

    7月中旬,走进荆州经开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现场,焊接声、机器轰鸣声相互交织,施工车辆往来穿梭,一座钢柱、钢梁构造的现代化标准厂房已拔地而起。

    “预计9月初可整体完工。”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总投资2.74亿元,主要以商用汽车制造和运营,以及汽车智能网联、新能源、轻量化等产业转型升级为发展方向,吸纳更多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入驻,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融通发展。

    正倾力推进发展新蓝图的湖北美标,是荆州着力布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之一。经过10多年深耕,湖北美标在中国卡车空调领域所占市场份额达35%。

    2017年以来,公司逐步向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进军,相继投资建设年产30万套新能源智能空调系统改造升级项目和100万套空调系统管路项目。截至目前,该公司生产的新能源乘用车空调产品产量占四成。

    乘着技术变革的东风,荆州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

    精川智能、恒隆凯迩必、中鼎天宇、云海精密等一批企业加快技改扩规升级;

    引进中鼎天宇、上信机电、史丹利等项目,延长新能源电池前驱体材料、电解液、充电桩等链条环节;

    组织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构建创新联合体,实现产业链全覆盖……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荆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荆州是全省除武汉、襄阳之外,在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品种较为完善的地区,产品主要涉及汽车空调、转向(翻转)、电机、汽车管路、曲轴和凸轮轴、安全防护、电气总成等系统及配件。截至2022年,荆州共聚集汽车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企业200余家,规上企业99家,实现总产值246.59亿元,初步形成了以荆州经开区为主阵地,公安、石首、洪湖协同发展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产业新布局,引领招商“攀亲”路径。今年上半年,荆州市新引进一批亿元以上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总投资276.64亿元。此外,荆州市还组织本地汽车零部件企业赴东风集团开展产业对接,召开汽车零部件企业家座谈会,针对提出的流动资金、员工短缺、车辆租赁、厂房维修等问题,以最快时限解决。

    从传统奔向未来,荆州重塑制造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向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破局开篇、抢占先机,全面完成传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增效。(宜荆荆恩主流媒体联盟·荆州日报记者琳玲)

    荆门

    跨界融合,延展汽车产业链

    七月盛夏,烈日炎炎。

    位于荆门高新区的汽车产业园内,项目建设依然如火如荼,智能悬架、沿浦座椅、驰峰机械等一批零部件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厂房车间内也是一派火热场面。

    “今年,荆门计划年产整车12万辆,挑战200亿元产值。”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制造部部长赵荣告诉记者。

    在荆门航特宽阔的轻量化底盘生产车间,各类设备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生产。航特公司主要有“汽车铝合金轻量化、液压制动器、装备制造”三大业务方向,其中汽车铝合金轻量化副车架产业领跑国内产业发展。

    “汽车产业链条长、覆盖面广,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跨界融合的关键交汇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行业在智能化、混合化发动机、新能源汽车、停车智能化、车联网、车载互联网等领域正在加速发展。”荆门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2023年上半年,荆门新能源汽车产业捷报频传,好戏连台。

    今年2月,长城汽车荆门分公司获得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的生产资质,标志着荆门市汽车产业正式进入新能源时代。4月,长城汽车荆门分公司生产了94辆新能源车,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今年1至4月,荆门市汽车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完成产值126.3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56亿元,同比增长68.3%。长城汽车4月生产整车6519辆,再创单月最高产量,累计生产16993辆。目前,长城汽车“荆门造”整车车型已经达到6款,可年产12万辆。

    在做大做强现有整车制造的同时,荆门市积极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赛道,以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近年来,该市先后引进格林美、亿纬动力、恩捷、新宙邦、科达利、雄韬锂电等多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配套企业,初步形成完整的动力电池闭合链条,产业链上市公司达9家,产业链配套程度处于全国领跑水平。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荆门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一路成长。现拥有长城、亿纬动力等一批先锋企业,全市的汽车产业形成了以汽车产业园整车制造基地为核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专用车五大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良好局势。目前,该市已初步建造起拥有整车企业5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72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配套企业28家的汽车产业“战舰”。(宜荆荆恩主流媒体联盟·荆门日报记者马大军)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