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通讯员 魏波 和璐瑶 赵罗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以来,公安县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画卷徐徐展开。 岸线修复 守护一江碧波 在长江生态廊道埠河镇段面,养护人员近期正在对新栽植的红榉、乌桕等景观树进行除草和浇水。通过近年来长江岸线生态环境打造,这里已经形成了11公里的多景观树种绿色生态长廊,实现了从环境“短板”到生态人文“样板”的蜕变。 长江公安段岸线生态修复工程是公安县申报的山水项目重点子项目之一,工程总投资约2.54亿元。目前,长江埠河段生态廊道优化改造工程已完工,共种植各类林木2.7万余株。沿埠河江堤驱车20公里,就是斗湖堤生态廊道改造工程现场。今年上半年,斗湖堤长江沿岸共更换种植林木7871株,打造了一条5公里长的绿色生态长廊,与城区滨江公园连为一体,成为夏日里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水清岸绿景美是生态修复的终极目标,除了更换防护林打造出长江沿岸20公里的生态廊道外,长江公安段岸线修复工程还包括沟渠疏挖及湖泊生态修复工程。目前,朱家湾、金猫潭正在进行清淤作业,工程完工后,不仅可恢复湖泊水系功能,还将最大程度净化长江水质。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长江岸线修复工程已完成中央资金投资6323万元,占工程进度81%;完成地方配套资金投资5500万元,占工程进度63.5%。 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公安分局工程技术科副科长肖万军介绍,“长江公安段岸线修复工程着重于治理和联通河湖水系,提升河湖水质,改善民生福祉,建成后将大幅改善河湖流域生态环境,推进全县生态产业全面发展。” 湿地保护 构建鸟类天堂 公安县崇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水鸟翻飞、绿意盎然,美不胜收,湖岸边山水项目正在抓紧施工。物种生生不息,处处生机盎然,如今的崇湖在成为热门网红打卡地的同时,也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的越冬和繁殖地。为打造全国重要的候鸟停息地、繁殖地和越冬地,崇湖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濒危物种青头潜鸭栖息地保护项目计划实施水环境治理、水生生物修复、生态缓冲区建设、河道生态清淤等工程。项目建成后,崇湖国家湿地公园将成为鸟类天堂。 崇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胡琳介绍,“山水项目的实施,保护和恢复了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及其栖息地的生态系统,达到崇湖高位见水、中位见草、低位见滩,枯水期鱼有水、鸟有食的生态治理景观,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谐共存的建设目标。” 湖泊治理 重现水清岸绿 公安县素有百湖之县美誉,境内湖泊众多、沟渠纵横。在今年山水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安县将玉湖流域水生态修复和淤泥湖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纳入其中。工程完工后,将在流域内水生态环境和防洪能力提升、优化农业排灌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作用。 总面积6.83平方公里的玉湖,受上游生活面源和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水质常年在Ⅳ类以上。今年玉湖流域水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后,施工方中建三局抢抓工期,目前玉湖生态廊道、防洪墙、湖岸护坡已初见雏形,15座人工湖心岛全部建成。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玉湖及淤泥湖项目经理刘愿祝科普介绍,“湖心岛可以增加水流在湖心岛周边的停滞时间,让水体杂物在水生植物的作用下进行自净化,水质得到初步净化后再流入玉湖主湖区。”据了解,玉湖流域水生态修复工程今年计划投资7872万元,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玉湖湖泊水质,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水源向长江排放。 淤泥湖地处孟溪大垸流域,属大型自然湖泊,由于长年失修,湖泊调蓄防洪保障性极差。今年淤泥湖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启动后,连接淤泥湖与松东河的7.6公里孟溪主排渠得到全面疏洗硬化。工程建成后,实现循环补水的淤泥湖水质将得到极大改善。淤泥湖岸线全长142公里,为重现昔日水清岸绿的自然美景,山水项目计划在沿湖岸线种植林木和水生植物,同时在沿湖岸线打造亲水平台和观景平台,让周围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水天一色的美景。 据了解,公安县山水项目总投资额为5.74亿,目前已完成2022-2023年投资额的73%。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张勇表示,将牢固树立统筹规划、系统修复、全域保护的理念,重建行政区管理和流域管理相结合的长江流域环保跨界管理新体制,构建全流域统一的环保标准和执法标准,构筑全流域生态保护数据库及共享应急体系,设立流域环境保护基金和上下游生态利益补偿机制,培育覆盖全流域的社会力量体系,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